老屋修建在向陽的地方,周圍比較平坦,偶爾還會有成群的小鳥落到老屋前麵的大槐樹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鄉村古樸的情景在老屋旁邊表現的淋漓精致。媽媽說老屋的風水是村裏最好的。聽說是爺爺破費了一抖包穀米專門請了村裏最有名的風水先生看的。
對於媽媽來說這是她的新房子,老屋的年齡跟我的相差不了多少,理應說老屋已經老了,前提是媽媽說修建老屋的時間長達八年之久,而真正住進老屋裝飾完老屋的時候我都上小學五年級了。可謂耗費的時間可與修建萬裏長城耗費的時間有一拚啊!什麼時候起,我開始叫新房子為老屋呢?很簡單了,因為又有了比它更新的新房子,所以新房子理所當然成了舊房子,但是我從來不叫它舊房子,管叫它老屋。我覺得這樣叫它更能表達出我對老屋也是有感情有回憶的。
老屋是有故事的。而且故事一向很感人。關於這個故事也是後來我才知道的。
老屋是媽媽的心肝寶貝,很小的時候就聽媽媽講過關於修建老屋的故事。媽媽說在修建老屋的那年,家裏窮的連一碗米湯都煮不起了,找了好多個人幫忙紮地基,媽媽急得口裏都起泡了。外婆看著如此窮迫的家庭,看著媽媽受的這種苦,心疼女兒啊,沒有嫁個好點的家庭。但是現實卻無法改變了,畢竟在農村,有很多禮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就是這種封建凡俗阻擋了很多的年輕人的夢想,讓他們的意誌屈服於命運。
媽媽是個沒有讀過書的農村女子,當然也要遵守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了。何況她一個弱女子在那種困難的年代也沒有現代人這種追求自由婚宴與幸福的勇氣和權利啊!外婆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從她家裏蒸熟了一大鍋饅頭背來給幹活的人當中午飯吃,就這樣才度過了一個尷尬而艱難的一天。
每次講到這裏的時候母親的神情都很嚴肅,甚至是蒼涼的,疼痛的淚水慢慢地從她蒼黃的皮膚人流落了下來,這淚水裏麵不光是對辛酸往事的回憶,還有,對去世了多年的外婆的懷念。
後來,老屋終於修好了,成了家裏人避寒的窩窩,也成了村裏最好的房子,矗立在村裏最明顯的位置上。村裏村外的人從老屋門前經過的時候,都會讚不絕口地誇我媽媽和爸爸有本事,修了這麼好的一大院房子。那時候,小小的我跟弟弟在夥伴麵前也總是引以為榮。
後來的後來,老屋真的老了,就像一個人一樣,我們不得不承認老屋老了的現實,也不得不接受老了就可能要永遠地離開我們的世界裏了。
老屋老了,經不起考驗,在一場地震中轟然倒地。那年,家裏就媽媽一個,爸爸去外地打工了,還好媽媽那天沒有在家,不然媽媽都可能會和老屋一樣傷痕累累。
全村的房子幾乎都毀於一旦,拚搏了一生的財產都付諸東流,能不讓人傷心嗎?還好我們村沒有出現犧牲人的事件發生。全村人都為此傷心不已,最後大家都想開了,天災無法預料無法抗拒,隻要人在一切都在,希望就在。唯獨媽媽一直想不開,那天媽媽看著倒在大地中央的殘垣斷壁,跪在地上哭了好長時間。
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又修建了很明亮的房子非常非常的現代,和城裏人的房子一樣的明亮,空間還很大。我和弟弟在搬進新家的時候,那心情無比的好。最氣人的事情又發生了,媽媽說她住不慣新房子,新房子不方便,她第二天就和爸爸把倒下的老屋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蓋了起來,兩層高的老屋,現在隻能剩下一層那麼高的很醜陋的窩窩了,但是媽媽特別的喜歡,她繼續住進了老屋,好像老屋是她唯一的家似的。我和弟弟經常勸媽媽一塊在新房子裏住,怎麼固執了一輩子,受罪了一輩子,住個房間都還要遭罪啊!因為這事情爸爸也嘲諷媽媽生下來就是個賤命,不懂得享受。無論我們說什麼,媽媽都說老屋好,暖和,不生病。
自從我上大學後,弟弟也考上了重點高中,所以新房子裏不再有人住了,值錢的東西都在新房子裏,媽媽不得不搬進新房子裏。媽媽很不情願地讓爺爺住進了老屋,雖然媽媽不再住老屋了,新房子裏的她一樣生活的很好,也沒見她住進新房子後身體多病。但是媽媽還是經常會去看老屋,去修剪老屋附近的蘋果樹,周圍的蒿草,還有房簷下麵的流通水道。
在大學裏有幸讀了一本關於寫鄉村的文章,我終於明白了媽媽為啥那麼迷戀老屋,因為那裏有她的婚姻、愛情、回憶。還有拚搏了一輩子的心血曆程,怎能舍得離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