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在巍巍群山叢中,茫茫大霧裏,飄落一架直升飛機。它繞著大峽穀下燈火輝煌的大坪場盤旋一周,緩緩地降落在仃機坪上。這裏就是當年孫沐帶領的森林資源勘察隊,曆盡艱險,發現的深邃的綠色大峽穀。現今的東亞森林植被研究院。
三十餘年前,一個仲秋時節。林業工程師孫沐帶領一支林業資源勘察隊,一行十人赴崑崙山係一帶進行森林植被勘察。這裏曾是民間傳說《白蛇傳》裏,小青盜仙草到過的地方。據一些古老的文獻資料記載,這一帶有著多處原始森林植被。但從一些衛星攝錄的圖像中,那裏卻找不到一處森林植被的痕跡。這次,勘察隊的任務即是去這一帶實地勘察森林植被當今的分布情況。
二十餘天來,他們乘座小型科學考察專機,從浩瀚的崑崙山係南端開始,進行低空的搜索飛行。不時遭到狂風、飛沙、雷電、冰雹、......惡劣天氣的襲擊。茫茫芲穹下,隻見一片片冰雪,一排排的裸岩,一墩墩的荒丘。沿線竟不見一草一木,不露一絲生命的跡象。似乎在向人們傳遞著一個可怕的信息:原始森林植被在世上將蕩然無存,昔日的綠色世界正在成為人們的過眼雲煙。不日後,地球的尊容,也許就會淪為如此這般的荒涼?
終於,在一個秋高氣爽的中午。孫沐帶著一班疲憊的人馬,在灰澄澄的天穹下緩緩飛行,警惕的目光注視著攝像儀鏡頭上每一絲毫的變化。三個多小時過去了,有位年輕的勘察隊員林華耐不住寂寞,不時地朝機艙窗口外瞭望。驟然間,發現天際似有一列黑影在移動!
“啊,鴻雁?......”林華凝神觀察,突然驚叫起來。“成百隻大雁排成‘人’字形隊列,正朝著南方那座山巒飛去!”
頓時,招來機艙內一陣歡快的騷動。大家紛紛朝窗外望去,隻見芲穹下一群生氣勃勃的精靈,一隊雁群在眾目睽睽之下,正從容地飛越過山巒,迅速消失於茫茫的天穹。
“追!越過南邊那座山巒,尋覓雁群的去處——雁群的歇息處,那裏會有水草、林地。”孫沐下令轉航。
飛機迅速越過那個山頭。隻見,半山腰處濃霧嫋繞,不見雁群蹤跡,......卻似聞有飛瀑、林濤的響聲。
“穿雲撥霧,尋找聲源!——山下或許會有沼澤、林地。”孫沐大聲說著。艙裏的人們也都似出神入化一般,執拗地要求飛機繼續追蹤下去。
飛機在雲霧裏似篩糠般的顛簸著,急劇下降數千米,終於在這綿長的雲霧線下,發現橫亙著一條深邃的綠色大峽穀,——一塊被人類遺忘的原始角落。
在這巍峨的大山深處,群山連綿起伏,層巒交疊。一條彎彎曲曲的狹長峽穀延綿數百公裏,寬不過千米,狹窄處僅百餘米。懸崖削壁,巨岩犬錯;飛瀑雷鳴,澗水淙淙;湖泊星羅,崗丘棋布;巨樹擎天,翠冠遮空;古木老籐,穿洞攀崖;灌叢花茂,苔滑蘚厚;百獸競技,千禽爭鳴;......萬般盡自由。
竟不出所料,在星羅的湖泊裏,就有一群大雁以及其它水禽在無憂無慮地沐浴酣歇。
勘察隊隊員們在這塊稀世的原始森林裏,留戀忘返,興奮不已。不久,大家就來到這兒安營紮寨,全麵開展勘查工作。
十餘年前,孫沐終因積勞成疾,病魔纏身,臥床不起。臨終前幾縷遊絲般微弱的聲音似在向同事們作最後的傾訴,勘察隊員,幾位多年的老同事,以及親人們都前去探望。孫沐一雙凝思的眼神似在追憶往昔的歲月,:
“平生最令人牽掛的事,是我們近年來發現與勘查的這塊綠色大峽穀。……那裏,將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物群落基因庫之一。......未來地球上自然生態的恢複與改善,將有賴於這幾個屈指可數的基因庫所能提供的生物種源。......這些被人類遺忘的角落,也許會有幸成為人類新世紀的尹甸園。......保護與開發這稀世的綠色寶庫應是我們,這班誌士仁人們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孫沐太虛弱了,不斷地喘著氣,吃力地說出了自己最後的心願,終於把自己心中最大的“牽掛”放了下來,緩緩地閉上雙眼,一顆沉重的腦袋垂向胸前,安然地睡去。……
孫沐逝世不久,林華等受命來到這塊神秘的綠色大峽穀,創建東亞森林植被研究院。
大峽穀周界是叢山壁壘,懸崖削壁,這裏與外界往來的唯一通道隻能是峽穀上漫天霧空,唯一的交通運輸工具就是直升飛機。
幾年來,就憑借一批批往返不絕的直升飛機,載運大量建築材料、電腦機械手等各類物資。斬荊劈棘,築路造橋,劃區整地,蓋房建院,......在山崖削壁旁,裸岩荒灘上,分別建起了研究院辦公大樓和生活用房,以及珍稀物種基因庫,高等植物種子庫,組織培養室,衛星信息檢測室,電腦監控中心,還有沼氣發電廠,各類大小機(車)庫,修理廠,倉庫等十餘處。在一些不同地類的接界處,鋪築了近百公裏的大小通道,架設了五、六十座簡便耐用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