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冀州幕府中,逢紀最得袁紹信任,除了善於迎合袁紹,提供參謀建議,逢紀自然也有過人之處。
冀州眾幕僚中,田豐、許攸善謀,卻不善統兵。
既善謀劃,又善統兵作戰者,首推逢紀審配。
逢紀很清楚,雖已退入井陘隘路,卻不能保證順利退回冀州。並州軍,一定會趁勢追擊。
他早已命令親信校尉,率部先行趕往石頭村,準備阻擊並州追兵。
冀州殘兵,陸續退至石頭村附近。
簡單輕點一下,兩萬餘大軍,僅剩一萬五千。
在平原戰場,潰敗殘兵,尚能慢慢聚攏歸隊。而井陘隘路,別無他路,尚未歸隊的兵卒,再無回歸可能,若非戰死,隻能就擒。
損失超過三成,慘敗!
更慘的是,高幹、呂威璜雙雙陣亡。
逢紀欲哭無淚……
親信建議道:“先生,先退回井陘城,再作計較吧。”
“不行!決不能就這樣回去!”高幹麾下的幾名校尉都尉大喊起來。
高幹長期駐守井陘,手下多死忠之士。這一仗,不僅高幹呂威璜陣亡,而且,井陘縣部,承擔主攻任務,死傷最多,這些校尉都尉怎能輕易言退。
高幹已死,逢紀的親信哪還把高幹的親信當回事,大聲斥責道:“爾等何人?敢對先生如此無禮!”
“吾等誓要為將軍報仇!”高幹的親信,並不退讓。
一時間,同一軍中的兩支隊伍,竟呈劍拔弩張之勢。
“不要說了。”逢紀陰沉的臉,先喝退自己的親信。
又換了一付和氣的麵容,對高幹的親信道:“高將軍壯烈,逢某亦是心如刀攪。諸位所言極是,這個仇,必須要報!”
高幹的親信聽逢紀如此說,更覺悲壯,振臂高呼:“報仇!報仇!”
逢紀老謀深算,道:“敵軍僥幸得勝,必忘乎所以,前來追殺。我們可效仿李賊之計,在這裏,伏擊追兵。”
“對!伏擊!報仇!”
逢紀當即吩咐,高幹幾個得力親信校尉,率小部分兵馬,埋伏在石頭村。其餘大部,由逢紀率領,假意東退。
……
逢紀剛剛安排部署完畢,史萬歲已率部追殺而至。
剛到石頭村,直聽得井陘隘路中,殺聲大震!
石頭村和東麵井陘隘路中,冀州伏兵齊衝而出!
盧俊義縱馬挺槍,直取史萬歲!
史萬歲始料不及,所帶部下又少,瞬間大敗。
全仗著一身勇武,史萬歲拚命殺出重圍,向西敗去。
伏擊奏效,冀州軍軍心稍振。
高幹的幾個親信校尉,對逢紀也是深表佩服。
“元圖先生,接下來,該當如何?”
逢紀果決地一揮手。“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敵敗退而走,一定以為我軍埋伏已經撤去。我軍隻需重施故技,繼續在此設伏,定能再次破敵!”
“好!就依元圖先生之意!”
初次設伏獲得勝利,高幹的親信校尉,對逢紀言聽計從。
逢紀命幾名校尉,率領數百井陘縣兵士,繼續埋伏在石頭村。而逢紀自己,仍率大部,向東退去。
……
逢紀部退入井陘東段,有上次伏擊成功的經驗,各部不待逢紀發令,立刻各尋隱蔽之處。
逢紀卻突然下令:“繼續趕路,不得停留!”
眾將不解其意,逢紀從懷裏抖出一紙信報。“敵軍大部正趕來井陘,速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