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沒有料到,竟遭曹操兩麵夾攻!
得到冀州軍大肆征集渡船的情報,郭嘉分析,袁紹一定要組織最大規模一次渡河行動。
郭嘉獻計,趁冀州軍渡河進行一半時,從南北兩岸,同時發動攻擊,攪亂冀州軍渡河計劃。
北岸擾敵者,乃兗州先登敢死隊,人數雖少,卻驍勇異常。
率隊的蕭摩訶、文鴦,都是三軍之勇。率部往來衝突,攪得冀州中軍大亂。
遭遇突襲,袁紹始料未及,好不容易穩定了心神,正在下令中軍部反擊,北麵又傳來喊殺聲!
一支千餘人的隊伍,衝殺而來!其聲勢較東西兩向突襲部隊更大!
接連遭到突襲,原本已鬆動的冀州陣勢,徹底亂了!
鞠義無暇指揮渡河,一麵召集中軍各部反擊,一麵命宿衛部,保護主公袁紹,退回平原城。
蕭摩訶、文鴦突襲成功,但冀州軍有數十倍之多,兩員猛將不敢戀戰。
見河對岸信號狼煙升起,急忙率部退出戰鬥。進退之路,事先早有籌劃,蕭、文二將彙合一處,先殺向北,甩開冀州追兵後,再折轉向東,趕往預定的渡河地點。
奇兵突襲,最是過癮。蕭、文二將,正興高采烈地說笑著,突見側翼衝來一支隊伍!
“哈哈,又有得打了!”蕭摩訶縱馬要上前迎戰,卻被文鴦叫住。
“不對!來者好像不是冀州軍。”
“是嗎?”
冀州軍,是天下第一富有的軍隊,盔甲戰旗,一眼變可認出。而這支隊伍,甲胄雜駁,旌旗也較淩亂。更奇怪的是,每麵旌旗上方,都掛著長長的白布條!
“好喪氣啊!”蕭摩訶疑惑不解。
不僅是旌旗上,仔細看,每個兵士的頭上,也纏著白布條!
“這是誰的人馬?”
蕭、文二將正自疑惑,對麵疾馳而來一員大將,文質彬彬,氣度不凡,頭上也纏著白布條。
“二位可是曹公的屬下?”
“是,汝是何人?”
“某,幽州韋叔裕。”
“韋叔裕?你就是白馬將軍麾下的韋孝寬?”
“正是。”
……
幽州一戰,韋孝寬奉命駐守上古沮陽。
冀州軍連破安次、薊縣、軍都三城,沮陽孤城難保,韋孝寬被迫棄城而走。逃出長城,才躲過冀州軍追擊。
輾轉兩個月,欲返回右北平,半路得到消息,右北平土垠城也已失守,主公公孫瓚不肯被俘受辱,引火自焚。
公孫瓚性情剛烈,也有些剛愎自用。但其愛恨分明,對異族態度強硬,甚至可以說殘暴;對屬下將士,卻十分體貼。
這種性格,既為他惹來許多麻煩,也讓他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尤其是一些尊崇大漢、排斥異族的熱血遊俠,對公孫瓚最是推崇。
白馬義從,就是以這些人為最初的班底。
公孫瓚對韋孝寬有知遇之恩,韋孝寬決意為其報仇。
輾轉在漢夷交界之地,漸漸收攏了千餘右北平殘部。這些人和韋孝寬一樣,都有殺袁紹,為公孫瓚報仇之心。
可是,憑借這點力量,根本無法和袁紹抗衡,隻能先投奔其他諸侯。
可以選擇的投奔對象,隻有劉芒和劉備。
但是,劉芒和劉虞關係好,而劉虞死於公孫瓚之手,韋孝寬害怕劉芒不肯收留。
劉備和公孫瓚有同窗之情,韋孝寬便準備趕去投奔劉備。
半路上,得知消息,曹操和袁紹打起來了!
這對韋孝寬而言,可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