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總有很多驚人相似之處。
劉虞在幽州漁陽郡的遭遇,和曹操在濮陽的遭遇驚人的相似。
陳宮,為曹操挖了一個深坑,曹操毫不猶豫跳了進去,險些命喪濮陽。
而韋孝寬在潞縣,也給劉虞挖了一個更深的陷阱!
公孫瓚積極備戰,表現卻十分低調。龜縮在潞縣、漁陽、雍奴三城,而沒有像以往那樣,主動出擊。
公孫瓚行動上低調,輿論上卻毫不讓步。派人在幽州各地,大肆宣傳劉虞之罪。
公孫瓚為劉虞羅列的罪名有十條之多,而其中三條,強烈刺激了劉虞。
其一,勾結袁紹,欲自立為帝。
其二,勾結異族,屠殺漢民。
其三,外表仁厚清廉,實則收受賄賂,驕奢淫逸。
這三條罪名,直指劉虞為人、為臣及民族大義。
而劉虞,一直注重自己的形象,以忠心漢室、清正廉潔自居。
公孫瓚的指責,正中劉虞痛處。也迫使劉虞下定決心,在屢次妥協之後,要徹底清算公孫氏之罪!
劉虞按原定計劃,派出三路共十萬大軍,分頭進攻。
北路昌平,北方各族五萬兵馬,進攻漁陽。
中路薊縣,劉虞親統三萬兵馬,以鮮於通為將,孫瑾、張逸、張瓚為副,進攻潞縣。
南路安次,臨陣調換統兵之將。因賀若弼接受漁陽大戶饋贈,為防臨陣倒戈,將其撤職,改由從事鮮於輔為將,魏攸、程緒為副,進攻雍奴。
……
北路大軍,以輕騎為主,進軍最為迅速,很快抵達並包圍了漁陽。
漁陽守將田楷,謹遵公孫瓚之命,堅守漁陽,絕不出城迎戰。
北路異族兵馬雖眾,然攻城乏術,強攻數次,折損兵馬,卻奈何漁陽城不得。
異族遊騎,軍紀渙散。攻城不利,便在漁陽周邊,大肆搶掠。
異族大肆搶掠,正合劉虞“勾結異族、屠殺漢民”之罪名。貌似戰果輝煌,實則強化了公孫瓚的宣傳效果。
漁陽漢民,更堅定了跟隨公孫瓚,反抗劉虞及異族的信心。
……
北路軍“連戰連捷”,給了劉虞信心。
在督促中路進攻的同時,傳令南路鮮於輔部,加緊進攻雍奴。
南路軍,臨陣換將,已犯大忌。
鮮於輔協理政務有足,統兵打仗卻非其所長。
漁陽雍奴,有沾水為屏障,易守難攻。鮮於輔進攻不利,卻收到劉虞督促進兵的命令。
副將魏攸道:“興兵漁陽,不得已爾。劉太傅乃引領天下之臣,少不得爪牙為輔。今以武力威懾,北平公孫業已膽寒,如此可也。公孫氏善於用兵,以強硬待之,不如好言安撫其心。”
鮮於輔怒道:“公孫氏惡貫滿盈,其心狡詐,縱有萬千好言,也難撫其心!”
副將程緒道:“魏從事之言有理。我軍散兵遊勇,難以攻堅。執意強攻雍奴,徒損兵將,而不能得。罷兵言和,方為正道。”
“放肆!”鮮於輔大怒,“汝是幽州幕府之僚,還是北平幕府之僚?!”
程緒辯道:“某等乃大漢臣子,所思所慮,皆為大漢,何來幽州幕僚北平幕僚之分?”
“大膽!”鮮於輔盛怒。“兵臨城下,汝竟出此禍亂軍心之言。且汝句句為公孫辯解,定是像那賀若弼,早已暗結公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