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舅舅是一個特別好麵子的,他當然不願意讓人知道他的兒子情商低。他和舅媽兩個想盡了許多辦法想要提升表弟的情商,但是都無濟於事。每當舅舅和我爸提起表弟的時候,他都有一種無法渲泄的悲痛,他隻恨情商這種東西不像物質的東西一樣,可以通過金錢來買賣。
在表弟高二那年,舅舅有一次去外地和人談生意,在回來的路上出了車禍。當時幸虧舅舅是躺在後排休息,隻是受了一點小傷。而舅舅那個在前麵開車的同伴卻沒有這麼幸運,最後雖然沒有死,卻落得一個半身癱瘓。這件事情後來導致了兩種最直接的結果,一件是舅舅家從此有了司機,無論是出門談生意還是買包零食,都有司機接送;另一件事,就是舅舅迫切地希望表弟能夠擁有繼承家業的能力。舅舅想通了生死無常這一回事,他不惋惜自己,他惋惜的,是他的家業和他的兒子。
表弟高中畢業後,沒有按計劃送到美國去留學,而是被舅舅送進了一家誰也沒有聽說過的情商學院。讓人費解的是,這家情商學院辦校規模雖小,但是這家學校一年的學費卻是表弟原計劃到美國的學費和生活費的總和。所有人都認為舅舅瘋了,覺得有錢也不是這麼花。對於這件事,舅媽也不同意,她無法信服一家民辦學校為什麼要收這麼高的費用。為此,舅媽和舅舅吵了幾次,但舅舅依然固執已見。
據表弟後來和我們講,這確實是一家非同一般的學校。學校的學生非富即貴,都是一些和他一樣情商比較低的人,隻不過學校裏學生的年紀並不隻限於的青少年。年紀大的,六十來歲也有;年紀小的,八九歲也有。更加讓人覺得奇怪的是,縱然學生間是有這麼大的年齡跨度,學校的分班製卻並不按年齡來排,而是像普通學校一樣按所學專業來分。表弟所在的班是“望子成龍班”,學費是所有專業裏麵最貴的,在這個班裏都是一些像表弟一樣的家庭產業繼承人,年紀從八九歲到四十來歲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