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學者於19世紀中後期提出優生學理論,而我國則從西漢時期便逐步形成了“外象內感”說,並出現了不少論及胎教的著作,諸如《列女傳》、《勸學》、《胎教》等等。從這些書中,人們可以得知:第一位實行胎教者,竟是殷商後期的太任夫人。
太任,在《封神演義》中又被稱之為太薑。她是商朝後期周國國王季曆之後、周朝開國帝王周文王姬昌之母。
據史載,太任生性仁慈厚愛,舉止穩重,極有遠見。她懷孕後,決定將自己的孩子培育成積德行善、知書明理、出類拔萃的人。為此,她經常請人給她講先賢教子的故事,並逐漸認識到:人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坐胎至落地之前為先天,出生之後為後天。雖然教子的關鍵在於後天施教,但先天教育也十分重要。母親的言談舉止、品質德操,乃至飲食起居、情緒變化,對胎兒的發育成長都有很大的影響,此即“母慈胎兒善,母康胎兒健”。
鑒此,太任自我要求更嚴。不但進一步親近睦鄰,多行善事,而且在個人生活上也更為端莊。她腳不偏立,身不斜坐,睡不側臥,甚至連吃飯時也是坐不正不吃,切不正不食,有怪異味不餐。此外,她還經常請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為她講些人道真理、仁愛慈惠的故事也請樂師為她演奏一些悅耳動聽的曲子之類。
有時候,太任還到依山傍水、視野開闊的清靜之所去休養,盡力做到“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吐傲言”。在那風景秀麗的地方呼吸著新鮮空氣,品味著鳥語花香,與腹中胎兒共享人生的幸福和快樂。
姬昌出生後,果然與眾不同。不但長得結實硬朗,而且顯得聰慧異常,氣宇不凡。滿心歡喜的太任又遵照“教子當在幼”、“養正當於蒙”的原則,在無微不至地關懷中又采取了一係列幼兒教育措施,教他對人慈善為本,處世寬大為懷,以及多方麵的知識和技巧。而姬昌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不但刻苦好學,而且很快便養成了尊老愛幼、禮賢下士和愛民如子的美德。
後來,姬昌果然成了一位名揚天下的文武全才,還創作了流傳至今的“文王八卦”。自他的父王季曆死後,他即位作了國王,即周文王。由於文王德冠四海,所以各類人才都紛紛前來投靠他。他因才施任,用而不疑,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從而使自己的國家日趨強盛。這時,正值紂王寵妲己、亂朝綱的瘋狂時期。文王見怨聲載道、民生塗炭,決定興兵反商,為民除害。但左右權衡,總覺得還缺少一位更傑出的人物輔佐他。突然,他獲悉渭水石番溪有位名叫薑尚字子牙的隱士非同一般,便曲身求賢,請他出山,並拜他為相,讓他總管全國的政治和軍事。
薑子牙確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匡時之略。在他忠心耿耿地輔佐下,周文王對內發展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對外征服各部族,大大開拓了疆土。據說,他當時已控製了天下的2/3,為滅商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非常遺憾的是,周文王尚未來得及實現其滅商願望就死了。他的兒子姬發繼承了王位,即周武王。武王繼承文王遺誌,尊稱薑子牙為“師尚父”。在師尚父全力幫助下,終於滅掉了殷商而建立了周朝。
文武二王創建的大周江山,一直持續了8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