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國新生代、更新代科幻作家的選集:《星潮——中國新生代更新代科幻名家新作選》的文稿擺在我麵前,我看後亢奮不已。中國科幻小說,到了一個井噴的時代。這樣的形勢並非憑空而來,而是與神州大地萬象更新,經濟和政治生活飛速發展密切有關。時勢造英雄之說,在曆盡滄桑的中國科幻小說發展史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不久前,我連續出席了科幻界的“銀河獎”和“星雲獎”兩個頒獎盛會,麵對滿座群英,不由感慨萬千——這樣的盛會,絕非過去所可能舉行者。一言以蔽之,時代使然耳。形勢比人強的老話,又一次在這裏得到驗證。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所謂“清理精神汙染”的極左思潮逆流下,科幻小說居然與“地攤文學”並列,遭受不公正打擊,幾乎被全麵封殺,一度陷入“文革”以來的另一個低潮。
真理畢竟無法人為扼殺。在這樣的強大聲援下,很快又掀起了第三個高潮,也和當時的形勢分不開。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思想進一步開放。加以對科幻小說的理解發生了根本變化,再也不是“文革”前第一次高潮時期的“少兒+科普”模式,日漸向文學和真正的小說靠攏,形成了不可阻遏的新潮流。
在這個階段,新人宛如巨?良成批湧現,一時群星燦爛,早已超過了往昔的第一和第二高潮。長江後浪推前浪,後浪更比前浪高。無數新人新作,共同營造出一個大好局麵。這是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任何人不能阻擋。
話說到這裏,也需要從另一個角度說幾句話。這不是從個體而言,以為舊人不如新人。而是飛速發展的時代因素,促進了如此蓬勃興旺的新形勢。舊人不能鄙薄新人,以為“想當初”自己有什麼了不起的貢獻,以所謂老資格自居。如果還有人抓住什麼過時的“桂冠”不放,自以為怎麼樣,隻能成為笑柄。要逞能,就請源源不絕拿出新作品。作家沒有新作品,還有什麼發言權?新人也不能妄自菲薄舊人,以為那都是過時的老廢物,從前那些作品多麼“淺薄”。要知道,那是在當時曆史條件下的產物。如果您身在當時,大概也發表不了今日您的得意佳作。沒有曆史,哪有今天?尊重曆史,才是尊重自己。
在這個階段,具有才華和成就的新人不絕如縷,一時無法一一列舉。《科幻世界》長長的曆屆“銀河獎”名單,就是最好的證明。在這樣的形勢下,也可以舉出一些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如果以晚清、民國之萌芽時期為“原生代”,解放後第一個高潮為“古生代”,第二個高潮為“中生代”,第三個高潮為“新生代”。繼續發展到今天,又有“更新代”出現,那麼以下一些作家,顯然就是“新生代”和“更新代”的佼佼者,各自領導一代風騷,成為各個階段的主力。
早在第二個高潮期間,筆者就觀察出當時尚屬年少的吳岩、韓鬆、星河、楊鵬等4人具有未來明星相,必定是今後中國科幻的棟梁。於是大力宣揚,以為吳岩必定是中國科幻未來的“馬拉多納”,成為領軍人物。後來的事實充分證明,這個看法不錯,他們果真是第三個高潮初期的脊梁。吳岩能夠上下聯係,旁及左右中外。從創作實踐到研究理論,身邊始終聚集了一個龐大的青年作家和讀者群。他首先把科幻從“閑書”,引入神聖的科學研究殿堂,培育出第一批科幻小說研究生,兼及對外聯絡宣傳。吳岩的功勞無人可以替代。不敢說後無來者,至少是前無古人。
需要特別一提的是《科幻世界》對人才的培育。第三個高潮開始以來,《科幻世界》精心培育的中國科幻“黃埔係”新人不斷湧現,幾乎人人皆是英傑,成為時代的主流。其中特別是王晉康橫空出世,不亞於當年葉永烈的出現。所以那時候台灣地區一個有威望的出版公司要求我推薦一個新人,便力薦王晉康,一下子就以一部《生死平衡》風靡台島。連續獲得多屆“銀河獎”的王晉康,擁有無可勝數的讀者群,被科幻迷愛戴稱為“恒星”,乃是名副其實,遠遠超過了過去許多作家。
在“更新代”裏,接過王晉康的“槍”者,無疑是另一個以其《三體》三部為代表作,冉冉升起的明星劉慈欣,與王晉康雙星照耀。加以韓鬆、何夕、星河、江波、長鋏、程婧波、夏茄、陳楸帆等,難以一時數說完的新生代和更新代新秀,形成了今日名副其實的群英會。再輔以奇幻小說相互配合,一時蔚為長江大河般形勢,帶動了未來的廣大讀者群。中國科幻小說,終於從昔日小草成為枝葉扶疏的大樹,在文壇和社會牢牢站穩了跟。
在這裏還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盼望已久的港、澳、台與大陸的“大聯合”,也終於得到了實現。不久前世界華語科幻星雲大獎中,台灣、香港和旅外華人作家共同登台獲獎,就是最好的體現。回顧過去,障礙多多,豈是今日所可夢想者。
借《星潮——中國新生代更新代科幻名家新作選》出版之機,祝願中國的新生代、更新代科幻作家茁壯成長,拿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站在世界前列的科幻作品來。
西蜀 不老翁劉興詩於成都理工大學
2011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