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指導方式的禁忌(一)(1 / 1)

現代教育是在大批地屠殺天才,因為它所追求的目的是給所有的學生傳授一定的同樣數量的知識。

——彼特羅夫·波焦姆金

在那些國家裏,競爭性考試很盛行,那些最有才能並對社會可能最有用的人們,當指導其未來前途的那些新觀念正在他們內心形成時,卻在窮年累月地浪費著他們寶貴的時間去應付考試。

——讓·皮亞傑

標準過高 造成恐懼

【開篇語】給孩子製定超出其學習能力的學習標準,孩子對學習目標望而生畏,終日帶著緊張驚恐的情緒參加學習、考試,使孩子的智力和身體發展都受到損害。

我向一位家長詢問孩子的期末考試成績,這位母親有些感歎地對我說,我們那孩子這次考試數學成績還湊和,語文可是不行。當我問及到具體得了多少分數時,這位母親壓低了聲音說:“數學99分,語文才得94分。”我原以為孩子考分有多麼低落呢?小學四年級學生,期末考試能夠考得如此成績,已經是滿不錯了。可是,從這位母親的話音可以聽得出,隻有考兩個100分才算理想。這樣的家長並不少見,由於對孩子學習要求苛刻,造成孩子懼怕考試,懼怕讓家長在卷子上簽的事例也屢有所見。

有一個聰明令俐的女孩,上小學二年級。一次,她的數學考試得了92分。一進家門“撲通”一下跪在地上,對著家長說:“爸爸、媽媽,您打我吧,我沒考好,沒給您得100分,下次我一定考100分。”說著眼淚撲簌簌地往下流……一個月後,孩子又要參加單元測驗。考前母親又是叨叨嘮嘮地向孩子講述考試的意義和重要性,如何才能考好等。結果在這次考試中,孩子還沒有答完試卷,老師就讓她回家了。原因是,孩子一見試卷就精神緊張,腸胃功能紊亂,大便失禁,拉在了褲子裏。

對孩子的學習,特別是考試,要求過高,使學生可望而不可及,總是處於緊張、恐懼的精神狀態下學習,對孩子的學習、健康、成長都是很不利的。

從教育方式角度講,教育應以鼓勵的形式為主,對孩子優點及取得的進步多加讚揚,可以促進他的學習。孩子能夠考到90分以上,已經很不容易,給以鼓勵才能夠增長孩子對學習的信心,使孩子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特別是對於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孩子,考80分也好,70分也好,隻要取得了點滴進步,就應該加以表揚。製定的學習標準過高,孩子達不到標準,完不成任務,無疑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失去自信心,打擊了他的學習積極性和上進心。

學習標準過高,造成孩子處在緊張的情緒下學習,會影響孩子智力的正常發展,降低智商。美國學者布朗和精神病學教授羅斯巴姆的研究表明,緊張指數從0增加到15時,兒童智力等級就從105降到91。他們的研究還表明,如果在孩子學習時消除了他們的緊張感,讓孩子們在愉快的心境下學習,兒童的智商可以提高5%~10%。可見,減少孩子的學習緊張情緒是很必要的,增加緊張情緒的手段是不可取的。比如孩子參加考試,本來考場氣氛就很緊張,再背上父母製定的“高標準”的包袱,情緒會更加緊張和焦慮,考試效果肯定不佳,成績不理想。

再有,由於學習標準過高會使孩子產生憂思,驚恐的情緒還能引發各種疾病。在這一點上,古代有人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一胎生下的兩隻羊羔中的一隻拴在狼的旁邊,讓它在恐懼的環境下生活,另一隻在母羊身邊生活。結果,處於極度恐懼狀態的羊羔,不愛吃東西,逐漸消瘦,不久就死了,而另一隻則發育正常。孩子經常帶著緊張恐懼的情緒參加學習,還會引起食欲減退,消化液分泌減少,肌肉緊張,動作緩慢而無力,顯示出一副病態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