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這就是說天生的人一律平等,不是生來就有貴賤上下之別的。人類作為萬物之靈,本應依憑身心的活動,取得天地間一切物資,以滿足衣食住的需要,大家自由自在、互不妨害地安樂度日。但如環顧今日的人間世界,就會看到有賢人又有愚人,有窮人又有富人,有貴人又有賤人,他們之間似乎有天壤之別。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理由很明顯。《實語教》①說:“人不學無智,無智者愚人。”所以賢愚之別是由於學與不學所造成的。加之,世間有困難的工作,也有容易的工作,做困難工作的叫做身分高的人,做容易工作的叫做身分低的人。大凡從事操心勞神和冒風險的工作是困難的,使用手足從事勞力的工作是容易的。因此把醫生、學者、政府官吏、做大買賣的巨商和雇用許多幫工的富農叫做身分高的貴人。由於身分高貴,家裏也自然富足起來,從下麵的人看來就高不可攀了。但如追根溯源,就可以知道這隻是其人有無學問所造成的差別,並不是天命注定的。俗語說“天不給人富貴,人們須憑勤勞來獲得富貴。”所以如上所述,人們生來並無富貴貧賤之別,唯有勤於學問、知識豐富的人才能富貴,沒有學問的人就成為貧賤。
①《實語教》:日本古代的蒙學讀本。全書由“山高故不貴,以有樹為貴”開始,到“是學文之始,終身勿忘失”結束,係用漢詩式五言連句組成。內容強調智慧之道在於學習。——校者
所謂學問,並不限於能識難字,能讀難懂的古文,能詠和歌①和做詩等不切人世實際的學問。這類學問雖然也能給人們以精神安慰,並且也有些益處,但是並不象古來世上儒學家和日本國學家們所說的那樣可貴。自古以來,很少漢學家善理家產;善詠和歌,而又精於買賣的商人也不多。因此有些具有心機的商賈農人,看到子弟全力向學,卻擔心家業中落,這種做父親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這就是這類學問遠離實際不切合日常需要的明證。所以我們應當把不切實際的學問視為次要,而專心致力於接近世間一般日用的實學②,如學習伊呂波③四十七個字母,練習寫信記賬,學會打算盤和使用天秤等等。更進一步,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學科。例如地理學介紹日本國內及世界萬國的風土情況;物理學考察天地萬物的性質並探究其作用;曆史是詳記年代研究古今萬國情況的典籍;經濟學是從一身一家的生計討論到國家世界的生計的學問;修身學則闡述合乎自然的修身交友和處世之道。在學習這些學問時,均可參考西洋的譯本,書中內容大多用日本字母書寫,學習至便。至於有才能的青年,則可兼學外文,對各項科學都實事求是,就每一事物深切追求真理,以滿足當前的需要。以上是世間一般的實學。如果大家不分貴賤上下,都愛好這些學問,並有所體會,而後士農工商各盡其份,各自經營家業,則個人可以獨立,一家可以獨立,國家也就可以獨立了。
①和歌:日本古來的一種詩歌體裁。——譯者
②實學:是福澤諭吉常用的術語,不僅指社會生活中必需的、實用的知識、技能,也意味著實驗和實證的科學。——校者
③伊呂波:日文字母按“伊呂波歌”順序排列的一種讀法,文中指日文字母表,一般常作序數詞使用。——校者
治學的要道在於懂得守本分。人們自降生到自然界以來,本來不受任何拘束。生為一個男人就是男人,生為一個女人就是女人,並且是自由自在的。但如僅僅高唱自由自在,而不懂得守本分,則易陷於恣情放蕩。所以本分就意味著基於天理,順乎人情,不妨害他人而發揮自己的自由。自由與恣情放蕩的界限也就在於妨害他人與否。譬如花自己的錢,即使耽於酒色,放蕩無忌,似乎是個人的自由,其實絕對不然。由於一個人的放蕩能成為眾人的榜樣,終至於紊亂世間風俗,有傷教化,因此他所花的雖然是自己的錢,而其罪是不可寬恕的。
自由獨立又不限於個人,還適用於國家。我們日本是遠處亞洲東部的一個島國。自古不與外國交接,僅憑本國的物產自給衣食,也並沒有感到不足。自從嘉永年間美國人來日以後才開始對外交易①,一直演變到今天這種情況。開禁後議論紛紜,其中有人叫囂鎖國攘夷,但所見異常狹隘,有如俗語所謂“井底之蛙”,其議論是不足取的。日本和西洋各國都存在於同一天地之間,被同一太陽所照耀,觀賞同一月亮,有著共同的海洋與空氣,要是人民情投意合,將彼此多餘的物資相互交換,並進行文化交流,就不會發生恥辱和驕矜的感覺,而能同獲便利,共謀幸福,並本諸天理人情而互相友好。隻要真理所在,就是對非洲的黑人也要畏服,本諸人道,對英美的軍艦也不應有所畏懼。如果國家遭到侮辱,全體日本國民就應當拚著生命來抗爭,以期不使國威失墜。隻有這樣才可以說是國家的自由獨立。至於象中國人那樣,覺得除本國以外似乎沒有別國存在,一見著外國人就呼為夷狄,把他們看作四隻腳的牲畜,賤視他們,厭惡他們,不計量自己的國力,而妄想驅逐他們,結果反為夷狄所窘。這種情況實在是不懂得國家的本分之故,如就個人來說,就是未能理解天賦的自由,而陷入恣情放蕩的狀態了。我們日本自從王政維新①以來,政風大改。對外基於國際公法與各國建立邦交,對內向人民宣示自由獨立的原則,例如允許平民冠姓和騎馬,就是開天辟地以來的盛舉,可以說是奠定了士農工商四民平等的基礎。今後在日本,除各人因才德地位而有相應的身份外,再也不會看到生下來就有的等級了。譬如人們不能對政府官吏無禮,雖然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並不是因為其人可貴,而隻是因為他們具有才德,忠於職守,為國民執行可貴的國法,方才值得尊重,所以不是人貴而是國法之貴。在舊幕府時代,將軍所用的茶僮在東海道②上通行無阻,是眾所周知的。此外將軍飼養的鷹比人還要尊貴,在路上碰到“禦用”的③馬就要讓開,總之隻要加上“禦用”兩個字,就是磚石瓦片也看成非常可貴的東西。這是因為人們從數千百年的往古以來,一方麵雖然憎惡,一方麵又自然相習成風,從而在上下之間造成惡習。但究竟都不是出於法的可貴與物的可貴,而隻是政府施逞威力,使人生畏,以圖妨害人們自由的卑鄙作法,即所謂不具實質的虛威罷了。到了現在,這種淺薄的風俗製度早已在日本國內絕跡。因此人人可以安心,即使對政府懷有不滿情緒,也不必隱瞞起來,暗中埋怨,而應遵循正路,按照程序,心平氣和地提出來,並毫不客氣地加以批評。隻要合乎天理人情,就是舍生拚命也要力爭,這就是作為一國人民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