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宋國大將王全斌(1 / 2)

李煜正在高高興興的準備酒宴,殊不知北麵的宋國趙匡胤正在調兵遣將的準備收拾他呢,別看李煜高高興興的準備酒宴,隻不過是個障眼法而已,兩世為人的李煜怎麼會不知道趙匡胤兄弟的能力呢,李煜正在秘密派人籠絡北麵的大將,一麵派人打探宋國的軍情,今年的宋國確實不是很好,據探子回報說,宋國位於黃河腹地,然而今年雨水較大,黃河不堪重負竟然泛濫成災,宋國除首都汴梁外,其餘城市皆是被誰淹沒,當趙匡胤聽到災情之後,簡直是王八穿灶坑又憋氣又窩火,當時氣得,得了一場大病,安國君節度使王全斌來見趙匡胤,陳述不能攻唐之策略,趙匡胤深信之,

曆史上的王全斌出身將門,自幼就膽識過人。他的父親為後唐岢嵐軍使,私下畜養一百多名勇士,李存勖懷疑他心存異誌,召見他,他害怕不敢去。當時王全斌十二歲,對他的父親說:“這是因為懷疑大人有別的圖謀才召見您,您讓我去作人質,一定會消去懷疑。“他的父親照計行事,果然得以保全,於是李存勖把王全斌收用在軍中。

到李存勖入洛時,曆任宮內職務。同光末年,國家有內難,亂兵攻入宮城,近臣宿將都棄甲逃走,隻有王全斌與符彥卿等十幾人在宮中抵抗。李存勖中了流箭,王全斌等扶他到絳霄殿,王全斌痛哭而去。

李嗣源即位,補任他為禁軍列校。後晉初年,跟從侯益在汜水大敗張從賓的軍隊,因戰功遷任護聖指揮使,後周廣順初年,改護聖為龍捷,任命全斌為右廂都指揮使。到了討伐慕容彥超於兗州時,任行營馬步都校。

顯德年間,跟隨向訓平定秦、鳳,於是兼任思州團練使。不久升為兼任泗州防禦使。跟從柴榮平定淮南。收複瓦橋關,改任相州留後。

宋初,李筠占據潞州叛亂,王全斌與慕容延釗由東路會合大軍進討,因戰功授任安國軍節度。詔令他修葺西山堡塞,不到限期就完成了。

建隆四年(963年),與洛州防禦使郭進等人率領軍隊攻入太原境內,俘獲敵人數千人而歸,進克樂平。

乾德二年(964年)冬天,又任忠武軍節度。朝廷下詔征伐蜀地,命全斌任西川行營前軍都部署,率領禁軍步兵騎兵二萬人、各州軍隊一萬人由鳳州路進討。趙匡胤召他來看川陝地圖,並且告訴他戰略方針。

十二月,王全斌率領軍隊攻拔乾渠渡、萬仞燕子兩個營寨,於是攻下興州,後蜀刺史藍思綰退保西縣。打敗蜀軍七千人,俘獲軍糧四十多萬斛。接著攻拔石圌、魚關、白水二十多座兵營。先鋒史延德進軍三泉,打敗數萬蜀軍,擒俘招討使韓保正、副使李進,繳獲糧食三十多萬斛。不久崔彥進、康延澤等人的軍隊把蜀軍趕過三泉,於是達到嘉陵,殺死、俘虜很多蜀軍。蜀人阻斷閣道,宋軍不能前進。

王全斌打算奪取羅川路攻入,康延澤暗裏對彥進說:“羅川路險,軍隊難以齊頭並進,不如分兵修治閣道,與大軍在深渡會合。“崔彥進把這個意見告訴王全斌,王全斌認為正確。命令崔彥進、康延澤監督修治閣道,幾天後成功,於是進攻金山砦,攻破小漫天砦。王全斌領兵由羅川趕到深渡,與崔彥進的部隊會合。

蜀軍沿長江列陣以待,彥進派張萬友等攻奪蜀軍的橋梁。正遇天黑,蜀軍退保大漫天砦。到天明,崔彥進、康延澤、張萬友分三路進攻,蜀人出動全部精銳部隊來迎戰,又大破蜀人,乘勝攻拔敵軍兵營,蜀將王審超、監軍趙崇渥逃走,又與三泉監軍劉廷祚、大將王昭遠、趙崇韜帶領軍隊來戰,蜀軍三戰三敗,王全斌等領兵追至利州北。王昭遠逃走,渡過桔柏江,焚燒橋梁,退守劍門。於是攻克利州,繳獲軍糧八十萬斛。

從利州到劍門,中途駐紮在益光。王全斌與諸將商議說:“劍門是天險,古稱一夫持戈,萬夫不能前進,各位應當各陳進取之策。“侍衛軍頭向韜說:“降卒牟進說:'益光對江的東邊,越過幾座大山,有條小路叫來蘇,蜀人在江的西邊設置兵營,對岸有渡口,從這裏出劍關南行二十裏,到清強店,與大路相合。可以從這裏進兵,則劍門不足為恃也。'“王全斌等人就準備帶甲出發,康延澤說:“來蘇小路,不須主帥親自去。況且蜀人屢次戰敗,合兵退守劍門,不如各位元帥協力進攻,命令一位偏將到來蘇,如果到達清強,向北進攻劍關,與大軍夾攻,必然攻破劍門。“王全斌采納他的策略,命史延德分兵去來蘇,在江上建造浮橋,蜀人見橋建成,棄營而逃。王昭遠聽說延德領兵攻來蘇,到達清強,就帶領軍隊撤退,在漢源坡列陣,留偏將守劍門。全斌等人大敗蜀軍,王昭遠、郭崇韜都逃走,王全斌派輕騎追擊擒俘了他們,押送到朝廷,於是攻克劍州,殺死蜀軍一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