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霜漸化,芽蘖新生。
春日景和,河湟之地上的風還是冰冷的。
楊羨駐軍河湟之地,十萬大軍雲集湟城,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歸附的妖族和蠻族。數年的發展,這座湟城雖處邊境,卻已有大城氣象。
這數年間,下的形勢早已經大變。周軍北出,梁軍遷都,吳楚歸附,妖族南下,周軍便是以這的湟城為中心,與另外兩股勢力在邊境爭鬥。
便在不久之前,梁國那邊又有了新的變化。梁帝桓磬死了,而繼承大梁皇位的是他尚在繈褓中的嫡子桓湯。
“主公,蘇眉已經掌控住了局勢。”
深梧城的情報傳來,便在桓磬逝世不久之後,桓湯正式登基。
隻是,一個連話都不會的幼子又怎麼可能掌控朝政,處理政事?
梁廷的軍政結構,這數年的時光早已經改變。當初桓武身死,以桓氏兩位上將軍坐鎮中樞,六位外姓的上將軍坐鎮邊境,再結以蘇、常、羊等外姓世家輔助,桓磬才能順利掌控朝政。
而現在,隨著常虞投降大周,常氏一族在梁廷之中漸漸淪為邊緣。隨著周軍掌控雍州,這數年間,更有不少的常氏族人投奔大周。
羊氏一族,數年間在桓氏的打壓與排擠之下,大部分的勢力都集中到了鹿府一地。
隨著桓磬的死亡,桓氏與蘇氏已經完全瓜分了梁廷內部,雙方有著各自的勢力範圍。
湟城頂端的宮殿之中,婁敬站在楊羨的身後,緩緩而道。
“桓湯登位,太後聽政,四位顧命大臣輔佐朝政,深梧城的情勢已經穩定了下來。”
“哪四位?”
“桓禮、桓仲、桓恭還有蘇氏耆老蘇聞!”
“哦?我那位叔祖父沒有成為顧命大臣麼?”
楊羨一笑,桓氏忌憚羊氏一族,然而這四位顧命大臣中有兩位都對他有著很深的敵意,想必他現在的日子並不好過。
“隨著趙燁辭官歸田,桓武時代的舊臣幾乎都已經離開了梁廷的中心。蘇聞雖然是四位顧命大臣之一,但一向低調,幾乎就是個擺設。每逢議事,大多不言,尾附桓氏。梁廷的大權,幾乎已經被桓氏那些耆老所掌控了。若不是有桓彪把著,怕是桓禮等人已經對羊檢動手了。不過即使這樣,桓氏還是動作不斷。桓仲將不少的親信派往了鹿府與少晉,企圖加強對這兩個地方的控製,減弱羊氏一族的控製力。不過明麵上,羊氏一族還是得到了不少的優待。”
楊羨看著麵前的地圖,鹿府便處在三方勢力爭鬥的中心點,而在其東北方向的盛幹湖,則是此刻妖族與梁軍相互爭奪的戰略地域。
妖族南下的進攻路線有很多,向東可以到達豐原,南下借道燕國邊境,進攻落雁關。不過這條道路不好走,因為會讓妖族的軍隊夾在梁軍與燕軍之間,一不心就會被左右夾擊,所以這條路不是妖族首選。
河湟之地一戰,妖軍的慘敗更讓烏昊放棄了從這裏進攻的想法。
剩下的便是盛幹湖這條進軍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