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一些年青人,創業做事業的人來說,供應商要錢,客戶的款,又沒收回來,特別是政府國營單位的,最怕就是要拖到過年之後;農民工要錢回家過年,買比平時高價的車票,而包工頭做工程的,又沒能夠從單位拿到應得的工程款,或者結算,擠壓在短短的1個月時間裏,等等,大家都難做。有人快樂,有人愁;有人瀟灑可以揮霍,耀富享受的好機會;有人隻想挨過冬天,能夠留條活命,來年再奮鬥。
簡單就不多舉例子了,不講故事,隻說道理。花無百日好,月無百日圓。正如曾經的朋友同事,以前權位在手,炒股炒樓,風聲水起,人人羨慕,但過了兩三年,心灰意冷,人情淡薄啊,很受傷。有之前同學,過年同學聚會,風風光光,大家熱情,後來投資有誤,英雄都不敢提出處,無聲無跡。再有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大家熱情聚聚聊天,問候之後,不知是真忙假忙,形同陌路人,有點“見光死”的感覺。是的,如果人跟人之間,相差有點距離,富人與窮人,是不容易還繼續做成朋友的。
當然了,咱不是寫恐怖小說的,這裏是寫勵誌傳記,不是說故事,而是要闡述人生的道理,當然就不會缺少,有下麵積極的因素了。
其實我們在社會上,隨著我們成長成熟,準確意義上來說,其實很多工薪階層的人,不管是生活在底級的農民工,低收入水平,或者就算生活在大城市的白領階層都好,他們其實並不真正體會到社會的生存含義,形象來說,不過象生活流水線上,一個鏍釘帽,一個零部件罷了,安裝在準確的位置上,起到固定的作用罷了。隻顧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後麵會生產出什麼產品,使用在何方?不知道。有什麼可以改善,提高效率?不知道。什麼時候零件壞了,企業管理者很容易找到代替品,讓機器繼續正常運轉,而你這個破零件呢,則扔出去自謀生路。
是不是有點自尊心很受傷的感覺?為什麼這麼說呢?不要看有的人工作壓力大,按揭供房,小孩讀書,老人供養等等,生活壓力很大。但對於這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年青父母而言,他們其實還是不懂得社會生存的本身含義。其實,不管旱澇保收,至少每個月,他們都能夠從單位公司那兒,拿到一份養活的工資,基本可以足夠的開支,他們就自然而然的,認為這就是生存的本事了!其實,他們什麼時候思考過,假如,如果連這一份工資都沒有了呢?沒飯吃了呢?他們隻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當然老板賺多了,或者虧本了,也確實跟他們無關。是的,也許隻有在這一個時期,他們的潛意識,才會真正的蘇醒起來,才會用心的去體會,才能夠將心比心的,去試圖思考思維,學到人生中,應該學習的社會生存能力。
客觀來說,遇到經濟危機的環境,形象來說,它更象是在洗牌,就意味著整個行業在洗牌一遍,就象冬天到來那樣,北風一吹,銀山裹素,要變天了。與其我們抱怨現實,那麼我們不妨弱弱的問一聲自己,早幹嗎去了?在那春曖花開的日子裏,在那陽光明媚的日子裏,我們幹嗎去了呢?不正象寒號鳥那樣,哆嗦嗦,哆嗦嗦,明天就壘窩。。。
當然了,危機它其實是在淘汰弱者,讓強者,更強者,生存下來,一代一代相傳。人是在危機中,無事做了,才會有時間靜下心來,願意思考一下了。看來以前古代的詩人,也是在窮困的環境之下,才會寫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類的詩篇。也許在有了大魚大肉,酒足飯飽之後,說不定還真的寫不出,有點點技術含量的文章呢,除了讚美詩,高歌頌德。如果你不幸被淘汰了,那麼對不起,恐怕你本來,就是社會上那麼多弱者中的其中一個,其實這對於整體大自然而言,也屬於很正常的事情,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為什麼可以這樣說呢?你不知道人的心裏素質,內心素質,才是更重要的嗎?表麵的強大,那其實並不是什麼真本事,隻不過是自我感覺良好罷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當你見到你的上司老板,在享受著陽光大海沙灘的時候,當你每個月不管旱澇保收,都能夠拿著一份穩定的薪水,福利待遇,能夠養活一家人有飯吃,不至於睡在公園馬路邊上。那麼你什麼時候會想過,也許你曾經的老板,當年他的錢就是用命來拚來的,也曾經讓人到處催討,欠著一屁股債過著緊巴巴的日子,還要賠著笑臉,吃得下睡得著,繼續堅持做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