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月1日早晨,位於香港深水鴨寮街的興旺電器商行的卷簾門,在一陣刺耳的機械摩擦聲中緩緩升起,然後從門裏走出了一個皮膚有些蒼白,穿著休閑外套、長褲、踏著拖鞋的夥子,一頭齊腮的長在初升的陽光下,閃爍著黝黑的光芒。
“葉家子,今早來點什麼?”門口的錢伯一邊應付著來來往往的客人,一邊忙裏偷閑地問站在門口伸懶腰的夥子。
錢伯是遊海而來的‘逃港者’,在葉家門口擺攤已經有好幾年了,從來沒有被葉家收過攤位費,作為回報,葉家的早點錢伯都包了,隨著葉家女眷的病逝,單身一人撫養孩子的葉老板,也懶得自己做飯,象征性地繳納了點錢之後,一日三餐都在錢伯的攤位上解決。
前段時間葉老板去世,他唯一的兒子,據在德國讀大學的葉開,不得不中斷了學業回到香港,接手葉老板的事業。
葉開舒服地伸了個懶腰,好看的丹鳳眼在陽光的照射下,幾乎眯成一條縫,透過這條縫隙,葉開掃了一眼正在忙碌的錢伯道:“老規矩,來一份炒河粉。”
“好咧”錢伯頭也不回地應道,那口氣透著歡快,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每一次看到陽光、帥氣的葉開,他的心情都分外的愉快,或許生善良的錢伯,還沒有從潛意識裏現,自己這家吃攤點已經與葉開家的店鋪產生了深厚的關係,隻要這家店鋪存在一,他的攤點就會平安地存在一。
不要忘了,在這個法製健全的彈丸之地,同樣有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那無處不在的黑社會,是籠罩在所有產業業主頭上的一朵永遠也散不開的陰雲。
但是,在鴨寮街,甚至是在葉開這家店鋪周圍,是不會存在這朵陰雲的,無它,唯拳頭硬而已!
葉家的祖上是解放前遷入香港的,和當時遷入香港的詠春大師葉問不同的是,葉家的祖上是屬於形意拳一派的,雖然是同姓,但是武術的派係注定使他們不會有任何牽扯。
後來,港督府在深水填海之後,葉家的祖上就買下了這塊日後被稱作鴨寮街的地盤,蓋起了鴨棚,養起了鴨子。而周圍的村民就在這塊滿是鴨棚的地方,自的進行所謂的二手電器、其實是家裏破舊包括電器的一切貨物交易,好賺取一角五豪的來貼補家用。
後來,深水埗被納入城市規劃,需要在葉開家買下的這塊地盤的中間修建一條街道,因此,為了補貼葉家,政府就在街道兩旁為葉家修建起了一溜的樓房,底層都作為門麵出租,樓上的房間成為出租房,鴨寮街因此而得名。
而他們自己住的房子,是一棟6層高的樓房,除了一樓作為門麵,樓作為住宿的地方以外,其它的都建成倉庫,開始做二手電器和電子元器件生意。
事業傳到葉開父親的手裏之後,葉開的父親添加了新的業務,那就是售賣新的電器和展開維修業務,這也是葉開的父親會送讀書有賦的葉開去德國學習電子技術的原因,這是有希望葉開能將這份家業繼續揚光大的原因在內,也有葉開爺爺的家財萬貫不如一技在身的傳統思想在作怪。
從在爺爺的棍棒下習練形意拳的葉開,在8歲的時候,就可以和父親一起,麵對街上的混混打鬥絲毫不落下風,一門三代,無形中成為了鴨寮街的保護神,再加上爺爺的幾個徒弟在背後支撐,名氣迅地擴散到香港全島。
可以這麼,時至今日鴨寮街有那麼的平靜和繁華,與葉開他們一家的關係是分不開的。
此時,葉開不緊不慢地吃掉早餐,然後,起身打開了店鋪所有的大門,一邊用雞毛撣子打掃著貨架上的灰塵,一邊滿意地看著貨架上擺放得整整齊齊的各種電器和電子元器件。
“葉開,收貨!”穿著草綠色服裝的郵差騎著車架堆滿貨物的自行車,來到葉開的店鋪門口大聲吆喝。
“來了。”葉開一把將雞毛撣子丟在一邊,急忙奔出來,接過郵差手裏的包裹,順手簽過字,道了聲謝後,返回店裏。
葉開看到包裹上的地址,便知道裏麵裝的是自己前些日子從扶桑國訂購的一些儀器和改裝遙控彩電所需要的配件。
起這個遙控彩電改裝,葉開記得很清楚,前世9年代中後期之後,市麵上的手動調諧彩電加裝遙控器非常流行,因為當時有線電視剛開始推廣。而之前由於大多都是通過接收無線信號來收看節目、並且頻道相當的少,因此很多之前的彩電都沒有遙控器,而這些彩電的來路非常複雜,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固定顯像管的機殼都是木頭做的,但是,這些彩電有些是二手的,有些是新買的沿用至今,而當時引進了扶桑國過時的彩電生產線的國內廠家,生產出來的帶遙控的彩電,售價最便宜的1寸彩電都要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