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文
韓昭侯①醉而寢,典冠②者見君之寒也,故加衣於君之上。覺寢而說③,問左右曰:“誰加衣者?”左右對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與典冠。其罪典衣,以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為越其職也。非不惡寒也,以為侵官④之害甚於寒。(《二柄》)
注釋
①韓昭侯:又作昭釐侯、昭僖侯、僖侯,戰國時韓國君主。公元前358年至前333年在位。
②典冠:典,掌管。典冠,掌管君主帽子的近侍官。下麵還有“典衣”的詞,其解釋的道理同此,意思是掌管君主衣服的近侍官。
③說:通“悅”,喜悅,高興。
④侵官:侵,超越。官,官職。侵官,指做了該官職權範圍外的工作。
故事大意
韓昭侯喝醉了酒睡著了。管理帽子的官員見到君主熟睡,怕君主受涼,在君主的身上給蓋了一件衣服。韓昭侯醒來十分高興,問左右的人說:“是誰給我蓋的衣服?”左右答:“是典冠蓋的。”韓昭侯就處罰了管理帽子的那個官員和管理衣服的那個官員。所以處罰典衣,是因為他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管衣的責任;所以處罰典冠,是因為他越職做了本該他人做的工作。韓昭侯不是不怕冷、不需要蓋衣服,而是認為他們沒有做好本職工作,其危害要遠遠大於他所遭遇到的冷。
讀後感
韓昭侯信奉法治,於公元前351年任法家人物申不害為相,實行政治改革。本故事就是講韓昭侯實行法治的事,從正麵角度講韓昭侯。
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是管理學中的一個基本原則。本故事所言的道理基本是正確的,符合管理學原則。典衣沒有盡責,典冠管了他人的工作,因此韓昭侯處罰了這兩人。
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如此做了,管理工作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但是做到這一點,是有前提的:一要有正確合理的分工,如典衣典冠分了工;二要有必要的合作。
韓昭侯所以處罰兩人,不是不怕冷,不需要蓋衣服,是因為他們都失職了,其失職的危害遠大於韓昭侯受冷。這樣想事的方法是對頭的。
從本故事看,其分工是否有點過細了?典衣、典冠可以設定為一個職務,由一個人來管,把君侯的全部衣著問題管起來。這樣做了,既不影響工作,衣的工作做了,冠的工作也做了,又節省了人力。
讀本故事還要說,那位典冠的,雖然多管了他人的事,但出發點是為了愛護韓昭侯,避免其受涼生病,從合作角度去考慮問題,也有一定道理,應該給予適當表揚才對,然後再作適當的處罰。
讀本故事使我想到了一則故事,是講管理問題的:某公司一位經理準備出差某地,飛機票也已買好。此刻,該經理的秘書在該經理出差前一天的工作值班中,做了一個夢,夢見了該經理所坐的飛機出事,機毀人亡。該秘書把夢中的情況告訴了經理。經理為了避免晦氣,防備萬一,退掉了飛機票。事實是飛機真的出了事。該經理在稱幸自己撿回來了一條生命的同時,對該秘書做出了兩項處理意見:給秘書一定的獎勵,表彰他救了經理的命;又給予一定的處罰,處罰他在值班中失職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