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藥膳食方:冬季進補,開春打虎(1 / 3)

春吃“三苦”不上火

春季與人體肝髒相對應,肝火易旺,也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上火”,一般有下列症狀:口苦、口臭、眼幹、舌苔增厚等。中醫一直有“十苦九補”的理論,黃庭堅詩雲“小苦反成味”,適當吃些苦味食物,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作用。人們常說吃苦,苦味食品具體有哪些呢?

苦味蔬菜各有所長,代表性苦菜——苦瓜。苦瓜因味苦得名,所含維生素C量很高,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可醬、可醃。此外,蔬菜類還有雞毛菜、芥菜等。芥菜組織較粗硬、含胡蘿卜素和大量食用纖維素,有明目與寬腸通便的作用,是眼科患者的食療佳品,還可防治便秘。

苦味飲品療效不同,代表飲品苦丁茶,能散風熱、清火目、解毒消炎,對春夏易患的風熱頭痛、齒痛、目赤、熱病煩渴、腸炎、瘧疾有較好的效果,每次用量5~10克。此外,還有菊花,為花中珍品,味甘苦、性微寒,黃菊花側重於散風清熱,白菊花側重於平肝明目,除做菊花茶外,菊花也可烹製菜肴,如菊花爆魚片,軟炸甘菊苗等。

苦味零食當選苦杏仁。苦杏仁味苦、性溫,不僅是一味祛痰、止咳、平喘、潤腸的常用中藥,也是深受古代養生家青睞的潤膚美容之佳品。楊貴妃用的美容養顏方楊太真紅玉膏,其主要藥物就是杏仁。春季風大,夏季火熱皆易傷皮膚,故常要用苦杏仁研末敷麵,以保容顏美。需要注意的是,苦杏仁含有約3%的有毒成分,若食用,一次不宜過多。

立秋之後“貼秋膘”

在我國民間,立秋之後素有“貼秋膘”一說。什麼是“貼秋膘”呢?

伏天人們胃口差,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時節以懸秤稱人,當然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隻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裏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此外,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麼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紅薯:乾隆的長壽秘籍

曆史上,乾隆皇帝壽至89歲,是我國曆代皇帝中活得最久的一位。據傳,乾隆曾患有老年性便秘,太醫們千方百計地為他治療,但總是療效欠佳。

一天,乾隆散步路過禦膳房,一股甜香味兒迎麵撲來,十分誘人。乾隆走進去問:“是何種佳肴如此之香?”一個正在烤紅薯的太監見是皇上,忙叩頭答道:“啟稟萬歲,這是烤紅薯的氣味。”並雙手呈上一塊烤好的紅薯。

乾隆從太監手裏接過烤紅薯,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一邊吃還一邊說道:“好吃!好吃!”

此後,乾隆皇帝天天都要吃烤紅薯。不知不覺中,他久治不愈的便秘竟然沒有再犯了,精神也好了許多。乾隆皇帝十分高興,誇讚道:“好個紅薯,功勝人參啊!”

從此,紅薯就得了個“土人參”的美稱。

紅薯又名地瓜、紅苕、朱薯、金薯,是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塊根。據《閩書》與《農政全書》記載,紅薯其原產海外,大約在明代萬曆中(公元1589~1608年)傳入我國福建省,並逐漸傳播至中原各地。在《醫林纂要探源》中首先記載了紅薯的藥用價值,言其生用能“止渴,醒酒,益肺,寧心”,熟食能“益氣,充饑,佐穀食”。當代《中華本草》也對其性味功能進行了總結,言其“味甘,性平,歸脾、腎經,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主治脾虛水腫,便泄,瘡瘍腫毒,腸燥便秘”。

現代科研證實,紅薯含有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A、B、C、E以及鉀、鐵、銅、硒、鈣等10餘種微量元素,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每100克鮮紅薯僅含0.2克脂肪,產99千卡熱能,分別為大米的1/4與1/3,是上好的低脂、低熱食品。

再者,紅薯所含的大量膳食纖維等在腸道內無法被消化吸收,從而刺激腸道,增強蠕動,促進大便的排泄,對老年性便秘有較好的療效;還能有效地阻止糖類變為脂肪,有利於瘦身減肥。

故營養學家稱其為營養平衡的保健食品,也是最為理想的減肥食物。時下,日本人把烤紅薯作為一種美味健康食品,歐美人還設計出以紅薯為原料的冰淇淩、點心、糖果等。

值得注意的是,紅薯與其他藥食兼用之品一樣,並非人人均宜食用。中醫認為,其甘膩斂濕、礙胃滯氣,在不合理服用時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引發脘腹脹滿、燒心泛酸,乃至胃脘疼痛等,故食用不宜過量,濕阻脾胃、氣滯食積者應慎食。

食補之“紅黃綠白黑”

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怎樣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參照國外經驗,結合我國特色,健康四大基石可歸納如下:

1.合理膳食:一、二、三、四、五,紅、黃、綠、白、黑

“一”指每日飲一袋牛奶,可有效改善我國膳食鈣攝入量普遍偏低現象。

“二”指每日攝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即相當於主食6~8兩。

“三”指每日進食3份高蛋白食品。

“四”指四句話:有粗有細;不甜不鹹;三四五頓(指少量多餐);七八分飽。

“五”指每日攝取500克蔬菜及水果,對預防高血壓及腫瘤至關重要。

“紅”指每日可飲少量紅葡萄酒50~100毫升。每日進食1至2個西紅柿。

“黃”指黃色蔬菜,如胡蘿卜、紅薯、南瓜等,對兒童及成人均能提高免疫力。

“綠”指綠茶及深綠色蔬菜。具有防感染、防腫瘤的作用。

“白”指燕麥粉或燕麥片。食燕麥對糖尿病患者效果更顯著。“黑”指黑木耳,有助於預防血栓形成。

2.適量運動三五七

“三”指每次步行30分鍾3公裏以上。

“五”指每周至少有5次的運動時間。

“七”指中等度運動,即運動到年齡加心率等於170。

3.戒煙限酒

以每日酒精量不超過15克為限。

4.心理平衡

隻要做到心理平衡,就是掌握了健康的鑰匙。

燒湯三煲四燉五忌

餐桌上有碗熱氣騰騰的鮮湯,常使人垂涎欲滴。

煲湯往往選擇富含蛋白質的動物原料,最好用牛、羊、豬骨和雞、鴨骨等。其做法是:先把原料洗淨,入鍋後一次加足冷水,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持續20分鍾,撇沫,加薑和料酒等調料,待水再沸後用中火保持沸騰3~4小時,使原料裏的蛋白質更多地溶解,濃湯呈乳白色,冷卻後能凝固可視為湯熬到家了。

可怎樣才能使湯鮮味美呢?這裏也是有技巧可言的,就是三煲、四燉和五忌。

三煲四燉:煲,就是用文火煮食物,慢慢地熬。煲可以使食物的營養成分有效地溶解在湯水中,易於人體消化和吸收。煲湯雖被稱作廚房裏的工夫活,但並不是因為它在烹製上很繁瑣,而是因為需要的烹調時間長,有些耗工夫。事實上,煲湯很容易,隻要原料調配合理,三煲四燉(廚師俗語:煲一般需要兩至三小時,燉需要四小時),慢慢在火上煲著即可。火不要過大,火候以湯沸騰程度為準,開鍋後,小火慢燉,火候掌握在湯可以開著即可。

燉的時間長是一個方麵,還應該注意以下五忌:

一是忌中途添加冷水;二是忌早放鹽;三是忌過多地放入蔥、薑、料酒等調料;四忌過早過多地放入醬油;五忌讓湯汁大滾大沸。

六款睡眠如意藥膳

失眠是指在寢後難以入睡,或時寑時醒,或寢後易醒、醒後難以再寢,甚至徹夜不眠者。現代醫學稱為腦神經衰弱。失眠按其成因在臨床上可分為六類:

1.心火熾盛

對應藥膳:蓮子心及靈芝用二碗水煎成一碗,再將冰糖溶化溫服。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

2.肝鬱化火

對應藥膳:將夜交藤、麥冬、茯苓、合歡皮用紗布包好與冬瓜放鍋內煮熟再加調味料。一天食完,早、晚兩次。

3.陰虛火旺

對應藥膳:將烏龜去甲及內髒切成塊狀,與生地、茯神、麥冬、百合放入鍋內煮熟。一天食完,早晚二次。

4.心脾兩虛

對應藥膳:將桂圓肉、薏苡仁、蓮子、白扁豆、核桃仁等放入鍋內煮熟,糯米放鍋蒸熟,兩樣再放入大鍋拌勻,再用鍋蒸20分鍾即可。隨量服用,一天服完。

5.胃氣失和

對應藥膳:先將白扁豆、浮小麥、陳皮用五碗水煮成三碗半水,再與蓮子、百合、糯米、紅棗煮成稀粥。早晚二次服完。

6.心膽氣虛。

對應藥膳:酸棗仁、茯神、柏子仁用紗布包好與豬心一起煎大約一小時。早晚服,吃豬心,湯用朱砂粉拌勻溫服,每周二、三次。並需注意:朱砂有毒,使用需小心,如症狀改善,朱砂就可不用。

附:常見蔬菜治失眠

黃花菜又稱“安神菜”,具有鎮定神經的功效,除了煮湯喝,也可以與其他菜炒成各種美味佳肴。而在改善失眠症狀時,主要是堅持每日三餐時喝黃花菜湯。

做時將黃花菜先用熱水焯半分鍾,去除表麵過敏物質,再加水以大火煮沸後,再用小火續煮30分鍾,濾渣取湯,再加點鹽即可。也可以加一些其他菜料,如小芹菜、豆腐皮、香菇等,味道更好。

酸棗是中藥,而酸棗仁更是以助眠聞名。若想用酸棗仁來對付失眠,方法很簡單,隻要拿它來煮湯或泡茶喝就行了。失眠較多的人,除了常喝酸棗仁茶,還可以用酸棗仁湯來煮小米粥喝,由於小米也含有能助眠的色氨酸,所以這道粥對於改善失眠會有顯著的功效。

一般人都認為洋蔥是調味菜,其實它也是功效極強的“安神菜”。它不僅含有刺激淚腺的大蒜素,更能提升人體吸收維生素B1的能力,促進新陳代謝,消除疲勞,改善注意力渙散狀況,對安神助眠幫助最大。不過,比起其他的安神菜,在對付失眠時,洋蔥的用法很獨特,除了用於菜肴中,與紅葡萄酒搭檔時助眠效果最好。將1個洋蔥剝去皮切成片,不能沾到水,然後放入一個用滾水燙過並晾幹的玻璃罐中,再加入約500毫升的紅葡萄酒。將蓋子封好,放進冰箱冷藏,大約三天後可以飲用。這道酒又香又好喝,每天睡前喝30~50毫升,不久就能睡得很香了。

消除啤酒肚的“爸爸湯”

嗜飲啤酒者,除了長出一個“啤酒肚”外,由於腹部長年受寒氣所侵,也間接造成了脾胃受濕。在我國香港等地有一種用中藥配製而成的“爸爸湯”堪稱啤酒肚的克星,該湯不僅能去小腹寒氣,消除腹部脂肪,還有暖中除寒和減肥的作用。

材料:水芹菜200克、鯽魚1條(約1斤)、薑少許。

中藥:製香附5克、香砂仁5克、淮山3克、枳棋子3克。

製作:魚刨淨去內髒後洗淨,用生油起鍋,煎至微黃約八分熟後待用。

芹菜及各種藥材先用十碗水煮沸20分鍾後,加入鯽魚同煲約2小時即可。若無水芹菜,單用鯽魚也可,且口味視個人適量調味。

酷暑保健最佳方案全攻略

酷暑盛夏,影響身心健康的因素雖然很多,但您若能在生活中選擇“最佳”的自我保健方法,就能平安愉快地度過夏天。

最佳消暑對策:心靜

俗語說:“心靜自然涼。”天氣炎熱,人就顯得煩躁,所以,消暑首先就是讓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樂觀愉快,不要焦慮、緊張、急躁、激動,讓神經係統處於寧靜的狀態。

最佳消暑食品:綠豆

綠豆甘寒,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熱解毒之效。綠豆湯是民間最常用的消暑與解毒良藥,夏季常吃綠豆粥消暑養胃最佳。綠豆常用於治療暑熱煩渴,心、胃熱盛及癰腫、丹毒等症,對砒石、巴豆、附子等一切草木金石及酒食中毒,大量飲服綠豆,均有解救作用。

最佳消暑藥物:荷葉

荷葉味苦性平,其氣清香,新鮮者善清夏日暑邪以化穢濁,清熱解暑方中最多配用。夏日如以鮮荷葉包《六一散》煎服,鮮荷葉包粳米蒸飯,或以鮮荷葉泡茶,均有清暑利濕之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