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朋友們,人的一生隻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險灘,有直道也有彎路。青年麵臨的選擇很多,關鍵是要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選擇。無數人生成功的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曆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於走好一生的路。要曆練寵辱不驚的心理素質,堅定百折不撓的進取意誌,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變挫折為動力,用從挫折中吸取的教訓啟迪人生,使人生獲得升華和超越。總之,隻有進行了激情奮鬥的青春,隻有進行了頑強拚搏的青春,隻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

青年朋友們,我堅信,在黨的領導下,隻要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腳踏實地、開拓進取,到本世紀中葉,我們必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國廣大青年必將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共同見證、共同享有中國夢的實現!——選自《人民日報》,2013年5月5日後記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會上指出:“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這一重要論述對於我們正確對待曆史、深入學習曆史、認真總結曆史經驗教訓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四門新課程之一,作為全國高等院校本科專業必修的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中國近現代曆史的教育,讓大學生正確認識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曆史進程及其內在規律性,有助於讓他們更加深刻領會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曆史必然性,自覺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責任。

為了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2011年6月,我們成功申報了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改革與建設研究”,並被列為重點教改課題。該課題由重慶師範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長江師範學院、重慶三峽學院等五所高校承擔“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師共同開展研究。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大家一致認為,除了整合課程內容開展專題講授、製作課件形成資源庫外,還必須增加學生知識的深度和厚度,而根據教材提供的閱讀文獻編寫一本“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閱讀文獻彙編”顯得尤其重要和必要。對當前大學生而言,文獻尤其是經典原著的學習是他們的薄弱環節,既要增強他們重視經典著作學習的意識,又要加強他們對經典著作學習的引導。因此,我們決定編寫一部《》作為大學生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輔助教材,同時也是我們開展該課程教學改革和建設課題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目前還沒有同類的輔助教材,從這個意義上講,該輔助教材是具有創新性的。

本書由重慶師範大學陳洪教授主持編寫,參加人員有重慶師範大學李茂蓉、周紹英、蘭桂萍、孔慶茵、張詩波,西南政法大學鄧斌,重慶醫科大學伍林生,長江師範學院劉旭東,重慶三峽學院唐世剛。課題組成員對文獻進行了精心篩選,對布局進行了精心策劃,對導讀進行了精心編寫。在本書編撰過程中,陳洪撰寫了各主題及各篇目的導讀,李茂蓉、周紹英、孔慶茵、張詩波和部分學生對書稿進行了認真仔細的校對,為本書付出了許多辛勞。

最後由陳洪對本書進行統稿、定稿。

本書得到了重慶師範大學教務處的大力支持,被列入2013年學校教材建設基金資助項目予以資助,提供了專項經費支持;重慶大學出版社為本書的順利出版也付出了許多辛勞,給予了許多支持。在此一並致謝。

本書的編寫依然還有許多不足,希望得到讀者的批評指正。

我們編寫的過程其實也是我們自身受教育和自身理論水平提高的過程。重溫這些經典文獻和著作,讓我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的確來之不易,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和推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這三件大事,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後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複興的曆史進程;是人民和曆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這些輝煌的成就和曆史發展規律給我們的重要昭示就是,必須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更加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製度自信。

讓我們走進經典,品讀經典,感受經典的深厚底蘊和無限魅力!

編者2013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