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這次會議是在黨和國家麵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曆史關頭召開的,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策,標誌著我們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標誌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偉大覺醒,顯示了我們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願望、勇敢開辟建設社會主義新路的堅強決心,從而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曆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文章對改革開放30年的曆史和取得的巨大成就進行了回顧,總結了10條重要的經驗。這些曆史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30年的偉大曆程和偉大成就深刻昭示我們: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全文約1.8萬字,本篇全文選讀。

同誌們: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30年前的今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隆重召開。這次會議,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曆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從此,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開始了新的偉大革命。

今天,我們在這裏集會,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就是要充分認識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和偉大成就,深刻總結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和寶貴經驗,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黨和國家麵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曆史關頭召開的。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之後,廣大幹部群眾強烈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徹底扭轉十年內亂造成的嚴重局勢,使黨和國家從危難中重新奮起。但是,這一順應時勢的願望遇到嚴重阻礙,黨和國家工作在前進中出現徘徊局麵。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家建設百業待興,真理標準討論熱潮湧起。國內外大勢呼喚我們黨盡快就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政方針作出政治決斷和戰略抉擇。

在鄧小平同誌領導下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支持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全麵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了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係,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誌著我們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標誌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偉大覺醒,顯示了我們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願望、勇敢開辟建設社會主義新路的堅強決心。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春風吹拂下,神州大地萬物複蘇、生機勃發,撥亂反正全麵展開,解決曆史遺留問題有步驟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法製建設走上正軌,黨和國家領導製度和領導體製得到健全,國家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思想的解放、經濟的發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興、文藝的繁榮、科學的春天。黨和國家又充滿希望、充滿活力地踏上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黨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30年來,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接力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我們黨先後召開6次全國代表大會、45次中央全會,及時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集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形成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製定和作出了指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整套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今天,13億中國人民大踏步趕上了時代潮流,穩定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蓬勃生機,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的中華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30年來,我們始終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取得成就的基礎上,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新的偉大成就。

我們銳意推進各方麵體製改革,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偉大曆史轉折。我們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建立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農村雙層經營體製,形成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形成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形成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市場對資源配置發揮基礎性作用的經濟管理製度。在不斷深化經濟體製改革的同時,不斷深化政治體製、文化體製、社會體製以及其他各方麵體製改革,不斷形成和發展符合當代中國國情、充滿生機活力的新的體製機製,為我國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製度保障。

我們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曆史轉折。我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從建立經濟特區到開放沿海、沿江、沿邊、內陸地區再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大規模“引進來”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水平顯著提高,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提高到21737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外彙儲備躍居世界第一,對外投資大幅增長,實際使用外資額累計近10000億美元。廣泛深入的國際合作加快了我國經濟發展,也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國綜合國力邁上新台階。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24.95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8%,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的3倍多,我國經濟總量上升為世界第四。我們依靠自己力量穩定解決了13億人口吃飯問題。我國主要農產品和工業品產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城鄉麵貌煥然一新。

我們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30年是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最快、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從1978年到2007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實際增長6.5倍;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實際增長6.3倍;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1400多萬。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麵積和農村人均住房麵積成倍增加。群眾家庭財產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顯提高。改革開放前長期困擾我們的短缺經濟狀況已經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我們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人民當家作主權利得到更好保障。政治體製改革不斷深化,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製度日益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基本形成,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有效實施,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不斷擴大,人權事業全麵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發展壯大,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更加和諧。

我們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建設卓有成效,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公民道德建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全麵推進,文化事業生機盎然,文化產業空前繁榮,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人們精神世界日益豐富,全民族文明素質明顯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顯著增強。

我們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社會和諧穩定得到鞏固和發展。城鄉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全麵實現,高等教育總規模、大中小學在校生數量位居世界第一,辦學質量不斷提高。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全社會創業活力明顯增強。社會保障製度建設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初步形成。公共衛生服務體係和基本醫療服務體係不斷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覆蓋全國。社會管理不斷改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我們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重大成就。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全麵加強,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紮實貫徹,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加速推進,中國特色精兵之路成功開辟,裁減軍隊員額任務順利完成,軍隊武器裝備建設成效顯著。軍隊、武警部隊停止一切經商活動。軍政軍民團結不斷鞏固。人民軍隊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曆史使命能力全麵增強,在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特別是抗擊各種自然災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成功實施“一國兩製”基本方針,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邁出重大步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一國兩製”、“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得到全麵貫徹執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保持繁榮穩定。祖國大陸同台灣的經濟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不斷加強,兩岸政黨交流成功開啟,兩岸全麵直接雙向“三通”邁出曆史性步伐,反對“台獨”分裂活動鬥爭取得重要成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呈現新的前景。

我們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我們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同發達國家關係全麵發展,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不斷深化,同發展中國家傳統友誼更加鞏固。我國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承擔相應國際義務。

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顯著上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重要建設性作用。

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明顯提高。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麵推進,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深入進行,思想理論建設成效顯著,黨內民主不斷擴大,黨內生活準則和製度不斷健全,黨的各級組織不斷加強,幹部隊伍和人才隊伍朝氣蓬勃,黨的作風建設全麵加強,黨內法規更加完善,反腐倡廉建設深入推進,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力顯著提高,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增強。

30年來,國際局勢風雲變幻,改革任務艱巨繁重,黨和人民經曆和戰勝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和挑戰。我們從容應對一係列關係我國主權和安全的國際突發事件,戰勝在政治、經濟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風險。無論是麵對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和國內嚴重政治風波,還是麵對西化、分化圖謀和所謂的“製裁”,無論是麵對曆史罕見的洪澇、雨雪冰凍、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和非典等重大疫病,還是麵對亞洲金融危機和當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黨和人民始終同心同德、奮勇向前。特別是在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曆史關頭,我們黨緊緊依靠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排除各種幹擾,堅定不移地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保證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航船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破浪前進。今年以來,抗擊南方部分地區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鬥爭取得重大勝利,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圓滿成功,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順利完成,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積極成效,這些都生動展現了在改革開放中不斷發展壯大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偉大力量,展現了闊步前進的13億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展現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力量,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力量。

經過30年的不懈奮鬥,我們勝利實現了我們黨提出的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戰略目標,正在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闊步前進。30年的偉大成就,為我們黨、我們國家、我們人民繼續前進奠定了堅實基礎。實踐充分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已經、正在並將進一步在黨和國家事業蓬勃發展的進程中充分顯現出來。

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一切親身經曆了這30年偉大變革並貢獻了自己力量的中華兒女,一切關心祖國命運的華夏子孫,都有理由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成就感到自豪。在這裏,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各條戰線上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了智慧和力量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民警,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愛國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作出積極努力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致以誠摯的問候!向一切關心和支持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外國朋友和世界各國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謝!

此時此刻,我們更加深切地懷念毛澤東同誌、鄧小平同誌等老一輩革命家。沒有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浴血奮鬥,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社會主義製度。沒有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改革創新,就沒有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此時此刻,我們要向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們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繼承和發展了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把這一偉大事業成功推向21世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永遠銘記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偉大曆史功績!

同誌們!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在30年的創造性實踐中,我們經過艱辛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概括起來說,就是黨的十七大闡明的“十個結合”。

必須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為改革開放提供理論指導。30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功,關鍵是我們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根據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發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和發展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勃勃生機。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黨和人民團結一致、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思想保證。同時,馬克思主義隻有同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緊密結合,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才能更好發揮指導實踐的作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這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精神,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自覺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製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回答了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為改革開放提供了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的理論指導,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