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中國過去三千年來的社會是封建社會,前麵已經說明了。那末,中國現在的社會是否還是完全的封建社會呢?不是,中國已經變化了。自從一八四零年的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自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以後,中國又變成了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會。現在我們就來說明這種變化的過程。

中國的封建社會繼續了三千年左右。直到十九世紀的中葉,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這個社會的內部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中國封建社會內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促進了這種發展。

外國資本主義對於中國的社會經濟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麵,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基礎,破壞了城市的手工業和農民的家庭手工業;又一方麵,則促進了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

這些情形,不僅對中國封建經濟的基礎起了解體的作用,同時又給中國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造成了某些客觀的條件和可能。因為自然經濟的破壞,給資本主義造成了商品的市場,而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給資本主義造成了勞動力的市場。

事實上,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刺激和封建經濟結構的某些破壞,還在十九世紀的下半期,還在六十年前,就開始有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資於新式工業。到了同世紀末年和二十世紀初年,到了四十年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便開始了初步的發展。到了二十年前,即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的時期,由於歐美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於中國的壓迫,中國的民族工業,主要是紡織業和麵粉業,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就是中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如果一部分的商人、地主和官僚是中國資產階級的前身,那末,一部分的農民和手工業工人就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前身了。中國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作為兩個特殊的社會階級來看,它們是新產生的,它們是中國曆史上沒有過的階級。它們從封建社會脫胎而來,構成了新的社會階級。它們是兩個互相關聯又互相對立的階級,它們是中國舊社會(封建社會)產出的雙生子。但是,中國無產階級的發生和發展,不但是伴隨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發生和發展而來,而且是伴隨帝國主義在中國直接地經營企業而來。所以,中國無產階級的很大一部分較之中國資產階級的年齡和資格更老些,因而它的社會力量和社會基礎也更廣大些。

可是,上麵所述的這一資本主義的發生和發展的新變化,隻是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以來所發生的變化的一個方麵。還有和這個變化同時存在而阻礙這個變化的另一個方麵,這就是帝國主義勾結中國封建勢力壓迫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目的,決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帝國主義列強的目的和這相反,它們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帝國主義列強為了這個目的,曾經對中國采用了並且還正在繼續地采用著如同下麵所說的一切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壓迫手段,使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一、向中國舉行多次的侵略戰爭,例如一八四零年的英國鴉片戰爭,一八五七年的英法聯軍戰爭,一八八四年的中法戰爭,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戰爭,一九零零年的八國聯軍戰爭。

用戰爭打敗了中國之後,帝國主義列強不但占領了中國周圍的許多原由中國保護的國家,而且搶去了或“租借”去了中國的一部分領土。例如日本占領了台灣和澎湖列島,“租借”了旅順,英國占領了香港,法國“租借”了廣州灣。割地之外,又索去了巨大的賠款。這樣,就大大地打擊了中國這個龐大的封建帝國。

二、帝國主義列強強迫中國訂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根據這些不平等條約,取得了在中國駐紮海軍和陸軍的權利,取得了領事裁判權,並把全中國劃分為幾個帝國主義國家的勢力範圍。

三、帝國主義列強根據不平等條約,控製了中國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並把許多通商口岸劃出一部分土地作為它們直接管理的租界。它們控製了中國的海關和對外貿易,控製了中國的交通事業(海上的、陸上的、內河的和空中的)。因此它們便能夠大量地推銷它們的商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工業品的市場,同時又使中國的農業生產服從於帝國主義的需要。

四、帝國主義列強還在中國經營了許多輕工業和重工業的企業,以便直接利用中國的原料和廉價的勞動力,並以此對中國的民族工業進行直接的經濟壓迫,直接地阻礙中國生產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