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徐家(1)(1 / 1)

徐家的祖上,是兵卒出身,最輝煌的時候,曾有祖先當過大將軍,但是終究因為後人能力不濟以及朝廷重文輕武的策略,而慢慢不為人知。

現在的徐家,最出色的一支是京都撫遠公一脈,以軍功起家,軍功封爵,現在已經是第三代了。

撫遠公封爵之後,便想扶持本家,派人回來篩選人才,卻失望而返,但還是為徐家建了學堂,捐贈了銀子,留給後人的教育之用。

幸而徐家的族老們也不曾浪費了這筆銀子。

這筆銀子,為徐家培養了一批人才,其中最出類拔萃的便是徐久榮之子徐陵了。

徐久榮家境貧困,靠著幾畝地過活,隻能圖個三餐溫飽,撫遠公出銀子讓族裏的孩子免費上學,他自然想讓兒子博一個前程。

家裏少了一個勞力,又看看自己貧困的家,擔心兒子日後學無所成,娶不到媳婦,剛好徐家莊當時有一戶外來戶死了男人,女人也病怏怏的,便在那個女人病重的時候去討了那家的女孩兒做童養媳,葬了那個女人。

女孩兒姓明單字安,來了徐家之後便綴了徐姓,叫徐明安,雖然隻有五歲,卻十分懂事,小小年紀已經能做不少家務活了。

徐久榮和王碧蓮都是本分老實的,也不像別人家那樣把童養媳當成牛馬使,而是當成女兒養,徐明安也很孝順,很討兩老的歡心。

徐明安八歲那年,生了一場大病,病好之後身體虛弱,大夫見她是徐家人,便建議她習武強身,剛好那時徐陵在學堂中學得極好,便有族老勸徐久榮,以徐陵的優秀和撫遠公的扶持,出頭是肯定的,徐家有遺訓,為了讓後世子孫牢記先祖起家的艱難,無論男女都是要學弓馬騎射的,徐明安既然已經是徐家人,也有了條件,不如讓她也學,一舉兩得。

徐久榮考慮了一番,便答應了。

徐明安便開始學武。

教導徐明安的是撫遠公手下一個退役的老兵,還是二十三四歲的青年,卻是瘸腿毀容。

徐明安在武學方麵天賦奇高,尤其是騎射,百發百中,眼力精準,速度彌補了臂力的不足,先生惋惜於徐明安的女兒身,傾囊相授,還收了她做唯一的入室弟子,並且瞞著徐家族人,暗中傳授她其他武功以及兵書,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又對族老說她有學文的天賦,希望她進學堂。

徐家子弟都是半天學武半天學文,隻有學到一定程度之後才專攻一樣。

那時候的徐明安,是在家裏學女紅的。

徐久榮很猶豫,能同意徐明安學武,主要是為了她身體考慮,總不能讓兒子娶一個病怏怏的妻子,學武還有半天的時間幫襯家裏。

最後是疼愛兒子的王碧蓮說,自己的兒子遲早是要出人頭地的,難道妻子能是目不識丁的鄉野村婦嗎?

最後徐明安既學文又學武。

直到三年後,徐家已經變好的家境又慢慢下滑,徐明安不得不從族學中歸來,重新幫襯家中,但那個時候,徐明安已經不是徐久榮夫婦捏在手心裏的小女孩,在先生那裏,學到的不止是武功兵法,更是如何做人,她已經能反過來拿捏徐久榮夫婦了。在先生的幫助下,她在曲縣開了一家豆腐坊,慢慢攢起銀子,改變了自己在徐家附庸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