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卓越績效--獻給老板的最好禮物(1 / 3)

如果說智慧和勤奮像金子一樣珍貴的話,那麼還有一種東西更為珍貴,那就是忠誠。一位成功者說:“所有履曆都必須排在忠心的素質之後。”

古往今來,沒有老板會喜歡一個有外騖之心的員工。一個精明幹練的員工,一旦生有異心,他的能力發揮得越充分,出於公司利益和自身事業考慮時,可能對老板和公司的利益損害越大。更多時候,老板需要並提拔那些具有忠誠品質的員工,對三天兩頭就喊著另尋高枝的員工,則會毫不留情地拒之門外。

既然做企業的忠誠員工便可能贏得老板的賞識,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你隻需朝“忠誠”這一個方向努力呢?

答案是否定的。

就像枝與葉的關係一樣——如果沒有葉,枝幹可能會變得醜陋乃至死亡——你在努力做企業的忠誠員工的同時,還必須擁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業績。

效忠公司乃是員工必須做的事,但並不是突出的優點。所謂“在商言商”,公司不是慈善機構,老板也不是具有菩薩心腸的慈善家。他的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獲得贏利,使生意越做越大。這是企業生存的根本。老板雇用你就是為了達到自己的這一目的,要達到這一目的,除忠誠以外,更大程度上還需要你做好業務,對公司的發展有價值。

事實表明,既能跟老板同舟共濟,又業績斐然的員工,是最令老板傾心的員工。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階段,總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經濟的辦事方法,你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你將會被提拔,會被實際而長遠地委以重任。因為出色的業績,已使你變成一位不可取代的重要人物。如果你僅僅忠誠,總無業績可言,盡忠一輩子也不會有什麼起色,老板想重用也會猶豫,因為他不放心。更進一步講,受利潤的驅使,再有耐心的老板,也絕難容忍一個長期無業績的員工。所以,抱有“我盡忠職守,不浪費公司資源”觀念的員工,是最愚蠢不過的了。屆時,即使你忠貞不貳,永不變心,老板也會變心。甘願舍棄有忠誠無業績的你,留下忠心且業績突出的員工。

不要責怪老板薄情寡義。一個企業要想長期發展,僅僅依靠員工的忠誠是不夠的。一個成功的老板背後,必須有一群能力卓越、忠心耿耿且業績突出的員工。沒有這些成功的員工,老板的輝煌事業將無法繼續下去。所以,老板看重忠誠,更看重業績,勢在必然。

一個成功學家曾聘用兩名年輕女孩兒當助手,替他拆閱、分類信件,薪水與相關工作的人相同,兩個女孩兒均忠心耿耿。但其中一個雖忠心有餘,卻粗心、懶惰、能力不足,就連分內之事也常不能做好,結果遭解雇。另外一個女孩兒卻常不計報酬地幹一些並非自己分內的工作。譬如:替老板給讀者回信等。她認真研究成功學家的語言風格,以至於這些回信和老板自己寫的一樣好,有時甚至更好。她一直堅持這樣做,並不在意老板是否注意到了自己的努力。終於有一天,成功學家的秘書因故辭職,在挑選合適人選時,老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這個女孩兒。

故事並沒有結束。這位女孩兒能力如此優秀,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其他公司紛紛提供更好的職位邀請她加盟。為了挽留她,成功學家多次提高她的薪水。與最初當一名普通速記員時相比,已經高出了4倍。盡管如此,做老板的仍深感“物超所值”,其出色的業績遠非提高4倍的薪水所能匹配的。

總之,你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忠誠獲得了老板的認可,就有理由保證自己不被列入裁員的名單中。僅靠忠誠獲得老板的歡心,隻能是短暫的。出色的業績,對老板才最具誘惑力,才是你立於不敗之地的真正王牌。

結果第一,用業績說話

人們常說,世界上有兩種距離,一個最短,一個最長。前者是指由手到嘴,後者是指由嘴到手。這就是說,把行動變成語言很容易,而把語言付諸行動,變為現實則很難。“能說會道”與“真抓實幹”之間存在著某種內在的矛盾。

有一個雅典人沒有口才,但是非常勇敢。有一天開大會,許多人做了精彩的長篇演說,許諾說要辦許多大事。輪到這個人發言時,他站了起來,憋了半天隻說出一句話:“大家說的事情,我都要做!”

拿破侖說:“想得好是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又最好。”

職場之中,對於老板交代的任務,光說不做,隻能得到一個“誇誇其談”的名聲,而這對於個人的發展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對這樣的員工,老板一般都不會輕易信賴,更不用說賞識和重用。

優秀員工都懂得用行動和業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嘴上誇誇其談。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最基本的還是行動:服從上級,多做少說,力求圓滿完成上級交代的工作任務。這才是員工成功獲取老板信賴的第一要領,也是你要達到像老板一樣優秀的必需條件。

對於每一名員工來說,工作應以業績為導向,專注行動過程,致力於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和行動力。工作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用行動來證明,用業績來說話,就沒有人可以質疑你,更沒有人可以淘汰你,你就是最受公司歡迎的優秀人才。

業績是一個企業的生命,每一個企業都將注重業績作為自己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把業績觀當做員工的重要素質標準之一。任何一個企業運營的最主要目的,都是獲得贏利,使企業的發展越做越大。這是企業存在的根本。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尤其重視對員工業績觀的培訓:新員工進入公司後,公司就會在員工的入廠教育中告訴他們,業績在公司文化和核心價值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通用電氣公司中,所有員工無論是來自哈佛大學,還是來自一所不知名的學校,也無論以往在其他公司有著多麼出色的工作經曆,一旦進入公司,就是在同一起跑線上開始工作,每一個員工都必須重新開始,員工現在及今後的表現比他過去的經曆更重要,衡量員工自身價值的是業績,是為公司所做的貢獻。

如果你有出色的業績,你就會變成一位不可取代的重要人物;如果你總無業績可言,老板想重用也會猶豫,因為他不放心。因此,要想成為受到公司歡迎的員工,就必須用自己的成績去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必須對企業的發展有貢獻,這樣你才會得到企業的重用,贏得上司的青睞。同時,業績的高低也直接決定了員工的實際收益。

在IBM公司,每一個員工工資的漲幅,都以一個關鍵的參考指標為依據,這個指標就是個人業務承諾計劃。製訂承諾計劃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員工和直屬經理坐下來共同商討這個計劃怎麼做更切合實際,幾經修改,達成計劃。當員工在計劃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時,其實已經和公司立下了一份一年期的軍令狀。上司非常清楚員工一年的工作及重點,員工自己對一年的目標也非常明白,所要做的就是立即去執行。到了年終,直屬經理會在員工的“軍令狀”上打分,這一評價對於日後的晉升和加薪有很大的影響。當然,直屬經理也有個人業務承諾計劃,上級經理也會給他打分。這個計劃是麵向所有人的,誰都不允許搞特殊,都必須按這個規則走。IBM的每一個經理都掌握著一定範圍內的打分權,可以分配他領導的小組的工資增長額度,並且有權決定分配額度,具體到每個人給多少。IBM的這種獎勵辦法很好地體現了其所推崇的“高績效文化”。在這個以業績為主要競爭力的時代,沒有能力改善公司的業績,或者不能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的員工,是沒有資格要求企業給予饋贈的,最終也將因自己的業績平平而麵臨被淘汰的危險。所以,對於任何員工而言,工作必須以業績為導向。

高績效是好員工的顯著標誌,沒有績效,再聰明的員工也會被淘汰出企業。但出色的業績絕不是口頭上說說就能得到的。要吃櫻桃先栽樹,要想收獲先付出。出色的業績需要人們在工作的每一個階段,都能找出更有效率的方法;在工作的每一個層麵,找到提升自己工作業績的中心環節。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業績步步升高呢?

1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工作

有句口號叫做“向效率要時間”,就是說,較高的工作效率可以爭取到較多的時間;相反,浪費或者不善於安排時間,會出現工作效率低下的現象。可見,時間與效率是相輔相成的。因此,你要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效率,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工作。

2成為“幹得不錯”的員工

在這裏,所謂“幹得不錯”,並不僅指賣力而已,同時還包含著對其達到預期業績的能力的肯定。在現代社會裏,僅有工作熱忱、踏實還遠遠不夠,還必須要有完成工作、達到預期目標的能力才行。

的確,“那個人很老實,你就用他吧”,“他沒有其他的特長,不過很老實”,諸如此類的推薦語,如今已很難再讓人接受。福澤曾說過:“誠實並不是技能。”如果認為一個人誠實就可以看守保險櫃,那是大錯特錯的想法。有一種觀點認為,讓一個小偷看保險櫃是最理想的安排。

3以人緣來促進工作

在一家公司中,你能不能提升業績,除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之外,自己的人緣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社會是一個交際的社會,辦事能力的確同人緣有很大關係。人緣好的人,在社會上的形象就好,人們對他的評價也高,找人辦事也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支持、信任和幫助。因此,在你的提升業績計劃中,一定要考慮到你的人緣因素,根據人緣的好壞程度決定自己實現哪一個目標。

卓越是唯一的工作標準

對於盡職盡責的人來說,卓越是唯一的工作標準。他們不會對自己說“我已經做得夠好了”,而是要求自己在每一份工作中都做到盡善盡美。在工作中習慣於說自己“做得夠好了”的人是對工作的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每個人的身上都蘊藏著無限的潛能,如果你能在心中給自己定一個較高的標準,激勵自己不斷超越自我,那麼你就能擺脫平庸,走向卓越。

彼得現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以前他隻是一個普通的推銷員。他奮起的動因是他在一本書上看到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擁有超出自己想象10倍以上的力量。在這句話的激勵之下,他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態度,發現自己錯過了許多可以和顧客成交的機會。於是,他製訂了嚴格的行動計劃,並在每一天的工作當中付諸實踐。兩個月後,他回過頭看看自己的進展,發現業績已經增加了兩倍。數年以後,他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在更大的舞台上驗證著這句話。

世界上所有完善的表現都是建立在追求卓越的精神基礎之上。

納迪亞·科馬內奇是第一個在奧運會上贏得滿分的體操選手,她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完美無瑕的表現,令全世界為之瘋狂。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納迪亞·科馬內奇談到她為自己所設定的標準以及如何維持這樣的高標準時說:“我總是告訴自己,‘我能夠做得更好’,不斷鞭策自己更上一層樓。要拿下奧運金牌,就要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行。對我而言,做個普通人意味著必定過得很無聊,一點兒意思也沒有,我有自創的人生哲學:‘別指望一帆風順的生命曆程,而是應該期盼成為堅強的人。’”

甘於平庸的人並不能稱得上對自己負責。隻有把卓越當成自己的工作標準,不斷告訴自己“我能夠做得更好”,這樣才能鞭策自己不斷進步,充分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將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有一個剛進入公司的年輕人,自認為水平很高,對待工作漫不經心。有一天,他的上司交給他一項任務——為公司的一個項目做一個企劃方案。

這個年輕人為了講效率,隻花了一天時間就把這個方案做完交給了上司。他的上司一看就給否定了,讓他重新起草一份。結果,他又用了兩天時間,重新起草了一份交給上司。上司過目之後,雖然覺得不是特別理想,但還能用,就把它呈送給了老板。

第二天,老板把那個年輕人叫進了自己的辦公室,問他:“這是你能做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一愣,沒敢作答。老板把方案推到他麵前,年輕人一句話也沒說,拿起方案,返回自己的辦公室,稍微調整了一下情緒,重新把方案修改了一遍,又呈送給了老板。老板依舊還是那句話:“這是你能做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心裏還是沒底,沒敢做出明確的答複。於是,老板讓他再仔細斟酌、認真修改方案。

這一次,他回到辦公室裏,絞盡腦汁,苦思冥想了一周,把方案從頭到尾又修改了一遍後交了上去。老板看著他的眼睛,仍舊是那句話:“這是你能做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信心十足地答道:“是的,這是我認為最滿意的方案。”老板說:“好!這個方案批準通過。”

經曆過這件事情之後,這個年輕人工作得越來越出色,受到了上司和老板的器重。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工作中隻有盡職盡責,才能夠盡善盡美。一個人永遠都不要對自己說“做得已經夠好了”,隻有力求完美才稱得上是對工作負責。

事實上,無論客戶、上司還是老板,真正存心挑剔的時候並不多,他們提出的要求,都是迫於某種需要。客戶擔心產品出問題,上司怕工作質量影響業績,老板則更是迫於市場的巨大壓力才嚴格要求,因為他從來都無法對市場說:“我已經做得夠好的了,你降低要求吧!”市場是無情的,有時可能隻比競爭對手稍遜一點點,就會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