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發射第一個航天器以來,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裏,齊奧爾簡科夫斯基所預言的“人類首先小心翼翼地穿過大氣層,然後再去征服太陽周圍的的整個空間”就變成了現實,人類探索星空的步履不可謂不迅速。但是,相對於無盡的星空而言,這種步履依然太過緩慢。人類的好奇心是無限的,可是即便人類的航天器迅速再快,甚至接近物理學速度的上限“光速”,用星際空間的距離來衡量依然是極其緩慢的,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航天器以某種方式變相地突破速度上限,從而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跨越那近乎無限的距離呢?
1957年當約翰.阿奇博爾.惠勒提出蟲洞的概念時,物理界便對這一概念進行了長達數百年的研究,終於在2150年時科學家們先後破解了暗物質與反物質的奧秘,解決了維持黑洞所需要穩定的能量和抵消黑洞中穿行中所形麵的拉力與壓力問題。
我們所看到的空間是一個三維空間,但是當你用顯微鏡不斷的去深入查看時,會看到細胞、原子、電子。佛家有言“一花一世界”我們去上觀察一片樹葉,不斷地深入會看到內部的細菌,不斷地去深入我們會發現樹葉內的空間無限大,就如同我們所看的宇宙。那裏就像是一個新的世界,不過裏麵的生靈卻是以另外一種狀態生活著。在我們一眨眼的功夫裏那裏麵的個體也許已經經過了一生,它們周圍也在不斷的變化,但是它們並沒有意識的到,而我們過幾天再去看那片樹葉時已經枯黃腐爛。
如果我們把這片樹葉裏的世界當做我們的所存在的空間,在那個空間裏再去深入觀察就如同我們去研究我們所在的空間的微觀世界時,那比原子還要微小的世界稱為量子的世界。在量子的世界裏,穿越時空的微小通道不斷形成、消失、再形成,它們實際上聯係了兩個獨立的區域,這也就是所謂的蟲洞。蟲洞沒有視界,它有的僅僅是一個和外界的分解麵,蟲洞通過這個分解麵和超空間連接。而科學家們便將其捕捉通過時空機將其穩定並擴大數億倍,終於形成了時空洞。
這一創舉使人類的腳步不在受限於空間的影響,經過數次試驗後,當2160年人類造出的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成功穿越時空洞形成空間跨越時,終於拉開了人類進軍宇宙、探索星空的序幕,而人類在前進的道路上又翻開了新的篇章,這一年被計為宇宙曆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