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遺址時發現這些手工作坊主要分布在城外南、北、西部,而且不同種類的手工作坊並沒有在一起混雜著,比如鑄銅作坊主要在城南和城北,主要以鑄造青銅器為主;製陶的作坊在城西,一共清理出了14座陶窯;製骨作坊在城北,出土了1000多件骨製品。
這些作坊都已經初具規模,有供自己使用的得力工具,可以看出當時商朝的興盛。
商朝陪葬的習俗
商朝的墓葬區是分布在四周各處的,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從這個朝代的墓葬中發現這個朝代的文化、風俗等,打開鄭州商城的墓葬區後,發現上古時期人殉葬的風俗除了皇室以外,也有一些有錢人!
考古工作者在這裏發現墓葬有100多座,以小型墓最多,中型墓比較少。小型墓應該就是當時平民的墓。小朋友要注意哦,當時是奴隸社會,平民是高於奴隸的人,因為身份自由,所以家裏也會有一些積攢,他們的陪葬品主要是以鬲、豆、盆、爵等為主的陶器,當然不會有活著的動物或者人殉葬。
中型墓一般就是有地位人的墓葬,他們的墓就有些講究了。其中,有的有棺有槨,墓底鋪朱砂,有腰坑,腰坑中有用陪葬的狗,有些墓中還出現了殉葬的人。有的墓中隨葬器物比較豐富,有鼎、鬲、葷、爵、觚、尊、盤等青銅器,還有各種玉飾,以及象牙杯、象牙梳、瑪瑙珠、象征錢幣的貨貝等,表明墓主人地位已經相當高了!
從這些墓葬中的陪葬品和宮城內的祭祀品可以看出,狗在當時應該是他們殉葬、祭祀用的主要動物,不像以後的人們常常用豬、牛、羊,但是到現在沒有發現商朝王室的墓,王室的墓應該比中型的墓更有價值才對。
鄭州商城是“毫都”還是“敖都”
我們了解了這麼多關於鄭州商城的情況,現在出現了問題,小朋友都知道商朝遷都很多次,那這鄭州商城是商的哪一個都城呢?史料記載,自建立商代以後到湯遷都八次,滅夏之後建都毫,然後又經曆了五次遷都,分別遷到了敖、相、邢、奄、殷。如果知道了這是哪個都城,就可以了解這些是商早期還是中期的文明了!
人們研究之後始終無法確定這個問題,有的認為根據年代判斷應該是仲丁所建的敖都,是商代中期的遺址,但也有人說那應該是商湯王建的毫都,是商代早期的都城。從遺址發現以來,人們對這個問題始終爭論不斷,至今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
製骨作坊是做什麼的?
在夏商時期,人們用的一小部分工具和大部分的首飾都是用骨製成的。比如商朝的遺址中就發現了骨料、骨製半成品和礪石等l000餘件,還有一部分鏃、簪等成品。
在一些骨料的上麵有鋸割痕跡,看來是先將骨骼切割,再送到這裏加工的。
這些骨料有一半是牛、鹿等動物骨骼,但是令你想不到的是,剩下的一半是人的肢骨,且大多為青壯年的骨骸,也許是戰爭中的俘虜或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