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哪裏是中國最早的城市(1 / 1)

這個地球留給我們不知道的秘密太多了,而考古發掘常常會深化我們對曆史的認識。以前總是認為中國最早的城市在河南,沒想到考古界又傳來了新消息。你想不想知道人們又發現了什麼呢?而且這座城市發現帶來的驚喜還不少呢!小朋友,一起來認識它吧!

考古發現一座城池

從1991年開始,經曆過10多次的考古發掘,一座古代的城市終於展現在人們麵前,人們看到了6000年前的城牆、道路和房基。每一次的發掘都讓人們興奮不已,這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古城遺址,國內外考古界的專家學者讚譽它為“稻作之源,城池之母”!

這座城在澧陽平原,地處長江中遊,這裏土壤肥沃、風調雨順、物產豐富而且自然條件優越,在遠古時代應該很適宜人類的繁衍。

人類最開始建的家園都會選擇江河域,這裏一般氣候溫暖濕潤,而且也很適宜動植物的生存。當時的城頭山應該就是這樣,有長江流過,有高大繁茂的鬆樹、杉樹、楓樹,也有許多動物,如野鹿、野牛、大象等。

人們在這裏找到了很多精美的文物,現在它們陳列在湖南省澧縣博物館中,其中有一件黑色陶盆,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在這個黑色陶盆的盆壁外清晰地刻畫著一個符號,兩個尖對著尖的三角形,這樣的符號並沒有在同時期出土的陶器上出現過,它表示著什麼意思呢?也許是製作者留下的印記,也許是擁有者做的記號,也許它代表著一個部落,也許它表示著其他的信息,現在我們還無從判斷,不過,它顯然屬於一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常德酒文化的發祥地

在涔澹農場出土的銅爵和銅觚,是迄今為止所見到的最早的酒器,從而人們斷定常德應該就是酒文化的發祥地。但是沒有地方記載常德釀酒起源於什麼時候,這次城頭山古城的發現,給常德釀酒的曆史做了一次延伸。

在城頭山周邊的地區,出土了一個陶觚和一個陶溫鍋,它們的身上沒有任何紋飾。原始時期,人們還不懂得太多裝飾,陶器不太可能是小裝飾品,從而證明了這兩件東西應該是常德的史前酒器。

觚是古代的飲酒器,像我們現在用的大酒杯。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陶製的觚,城頭山出土的陶觚是泥質的灰陶,外形像一個大喇叭,高圈足,在其頸根和足根套接處飾一周凸弦紋。根據資料證明,它要比涔澹農場出土的銅觚早1400年左右。

溫鍋從名字上判斷,很明顯就是溫酒用的吧?對,現在也有溫酒用的溫鍋,古代人把溫鍋裝上酒放在火中加熱,這樣就可以喝上溫熱暖胃的酒了!這個溫鍋是泥質黑陶,就像一個小鍋的樣子,開口的地方向外折著,正好可以架在爐的凸形邊緣上,而且又方便取下來。看來城頭山在史前就有了酒文化。

在城頭山中心還發現了幾座陶窯,這裏應該就是當時的陶器的生產中心。城頭山的陶器不僅供自己城中的人使用,有可能在那個沒有貨幣的年代,它被拿去與人交換,換回別的物品,所以兩件酒器應該也是出自城頭山的陶窯。

稻作之源,城池之母

城頭山被國內外專家稱為“稻作之源,城池之母”,這個榮譽可給城頭山添了很大的一個光環。

在1997年的冬天,考古工作者在城頭山東城牆附近,發現了三座平行排列著的古稻田,而且有一套相對完整的灌溉設施。根據測量,農田中的泥土下層距今6000~6600年,上層距今6300~6200年。從而推翻了中國的水稻是由東南亞傳來的觀點,證明了中國在馴化和栽培稻穀這一偉大事業中的曆史功勳,也證明了中國水稻的發源地並不是洞庭湖,而是四川的城頭山。

在城頭山,人們還發現了兩座時代最早的完整祭壇和很多祭祀坑。在東城牆附近的一座橢圓形祭壇和祭祀坑就有約250平方米,裏麵有大量的殯葬品,其中也有活人殯葬的遺跡。可見當時在城頭山居住的人很多,而且等級分明,不隻是個簡單的部落,而已經形成了一個有規模的“城市”。

我國現在已經知道的最早的一座城距今5300年左右,是仰韶文化晚期築造的河南鄭州西山古城。但是城頭山出土的一些器物證明,城頭山要比西山古城早800年左右。最讓人振奮的是,城頭山的考古證明了中國種植水稻比世界任何地方都要早。

人們是如何釀酒的呀?

古人最開始的時候是用發芽的穀粒釀酒,也就像現在的黃酒一樣,甜甜的,沒有多少酒精,古人叫它“醴”。後來,人們才掌握了用酒曲釀酒的方法。用曲釀造出來的酒也就像現在的白酒一樣,但是沒有那麼清澈,不過這才可以說是真正的酒,酒精度大致在10%~18%,而且用的材料和工藝不同味道也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