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津門學藝(1 / 2)

“在想當初,大宋朝文彥博,幼兒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馬溫公,倒有破甕救兒之謀。漢孔融,四歲就懂讓梨遜之禮。十三郎五歲朝。唐劉晏七歲舉翰林,漢黃香九歲溫席奉親。秦甘柔十二歲……哎呦”

伴隨著一聲痛呼,一個**歲模樣的孩捂著手臂,巧五官緊湊到一起,正憋著嘴一臉委屈地看著他師父。

站在男孩對麵的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兒,身上穿著黑色對襟褂子,頭上還帶著一頂黑色氈帽,帽子上一個碩大的補丁十分明顯。這老頭手裏持著竹鞭子,沉著臉盯著男孩。

“師父……”男孩弱弱叫了一聲,嘟著嘴,含著眼淚很是委屈。

老頭絲毫不為其所動,仍是沉著臉,道:“你還好意思委屈,秦甘羅成秦甘柔,再敢嘴裏拌蒜試試看?”

男孩倒是機靈,見委屈打動不了師父便立刻換上一副討好的笑容,道:“師父這您都能聽出來啊,哇,真了不起。”

老頭臉一黑,道:“我聾了是吧,我。”

“嘿嘿……”孩搓著手笑了起來。

老頭叫方文岐,孩叫何向東,老頭是何向東的師父,也是他從老渣(人販子)手裏頭把何向東救出來的,收為弟子,傳授本事,一直養著這孩子,是師徒,其實跟爺孫沒有兩樣。

何向東年紀也有些淘氣,但跟師父的感情是沒話的。要是沒有師父,他現在指不定成什麼樣呢。老渣那幫人對他們這些孩下手可不軟,**十年代街上那麼多斷手斷腳乞討的孩子是打哪來的,可不就是這幫人幹的缺德事麼。

方文岐輕哼一聲,道:“趕緊的,再使一遍八扇屏的活兒,就孩子這段兒,要還是不好,看我怎麼收拾你。”

見逃不過去了,男孩也就認了命了,憤憤道:“不就是使八扇屏的活兒嘛,有什麼了不起的,師父您瞧好了,我您聽聽,在想當初,大宋朝文彥博,幼兒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馬文公,倒有破甕救兒之謀。漢孔融,四歲讓梨,懂得謙遜之禮。十三郎五歲朝,唐劉晏七歲舉翰林,漢黃香九歲溫席奉親。秦甘羅一十二歲身為宰相……”

八扇屏是傳統相聲中的一段兒,是個非常典型貫口活,由幾十個大大的貫口組成。八扇屏是相聲藝人開蒙的活兒,可以基本上每個演員都會,但是想好了卻是極難。的好也有,像北京的“二趙”的版本就堪稱範本的存在,經典中的經典。

這二趙指的就是著名的相聲演員,趙世忠、趙振鐸兩位趙先生,老舍先生在6年代就稱讚北京文藝界的名角就有“四馬二趙”,這二趙的就是這兩位。

貫口並不是大家所想那樣憑借極快的語出來就行的,也並不是隨便找一人讓他把詞兒背熟了,快背誦出來,就是貫口了。

相聲裏麵怎麼使活都是有講究的,都需要師父手把手交的。舉個簡單例子,你聽人家相聲演員段子都笑得不行不行了,等你把原模原樣的段子給別人聽,人家卻冷的要蓋被子,原因出在哪兒,就是活兒不會使。

就貫口,先第一點不是快,而是咬字要準,吐字要清,要唇齒喉舌的配合,容不得半點磕巴或者嘴裏拌蒜。其次,什麼地方可以偷氣,什麼地方可以換氣都是有講究的,都是需要學習的。另外還需要身段、表情、動作、語氣的配合,很是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