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雲感覺自己的腦袋疼得仿佛已經裂開了一條大縫,更糟糕的是似乎還有一隻怪手正往這裂開的縫隙裏灌水。那“水”中有著無數的畫麵,一齊湧進了腦子裏,自己便仿佛頃刻間多了十幾年的記憶。
一幕幕猶如電影一般的畫麵在腦中閃過,也不知過了多久,李行雲才覺得自己的思維開始恢複正常。
“腦子裏怎麼能一下子想了這麼多事?這竟然是一個十七歲少年的全部人生經曆啊,難不成……我穿越了?”
心底裏還有些懵懂迷惘,正想睜開眼睛爬起來找個人問問,迷糊間就聽見一個年輕男子的聲音得意洋洋地笑道:“趙穎兒,李曜已經死了,你一個小丫鬟,又不是他的妻妾,還巴巴地守著他做什麼?你定要在這裏守著,隻怕等到晚上他變成厲鬼行屍,屆時……嘿嘿!”
李行雲聽得一愣,李曜?李曜是誰?哦,是了,李曜不就是我嗎,我現在就是李曜,隻不過……我怎麼已經死了?那,那我這是穿越來幹嘛,難不成直接穿越成孤魂野鬼了不成?這可也太悲催了吧!
他正喪氣,便聽見身邊有一個帶著幾分稚氣地清脆女聲說道:“三郎君此言,請恕小婢不敢應和。小婢自幼便在東家為婢,深受東家大恩,更得阿娘及五郎君看顧照拂,始有今日。念及家慈淳淳教導,雖身為婢女,尤記知恩當須圖報。五郎君今遭大難,阿郎與阿娘又遠在晉陽,小婢唯有全心照看郎君遺體,待阿娘歸宅做了決斷,方好安置。”這女聲的主人想來年紀不大,聲音有些稚嫩,雖帶著悲意,說話卻是條理清晰。
唐時沒有“老爺”這種稱謂,而夫人則是爵位,如虢國夫人。家中男主人就叫阿郎,女主人則是阿娘,倒不一定就是自己的娘親。不過……自己的娘親倒也是可以叫阿娘的。
那三郎君冷哼一聲:“你是我李家的丫頭,你伺候的郎君死了,自然是換一個郎君伺候著,這正是天經地義的事,有什麼不對?而且你也應該知道,李曜和我,相差何止千裏,本郎君雖然不是嫡長子,可畢竟是嫡子,他算什麼?不過是一個婢女所出的庶子,就算他還活著,你跟著他,日後又能得什麼好?早早地跟了三郎君我,今後若是伺候得好了,我也不吝給你個妾室身份,到那時,錦衣玉食自不待說,更不必再整天忙裏忙外小心伺候,這是多大的福分造化?還有,別整天‘阿娘、阿娘’的叫著,她隻是個妾室,哪裏配叫做阿娘!原本她能在我們李家有一席之地,也不過就是母憑子貴,我爹才留下了她,要不然當年就打發走了……現如今李曜已經死了,我看她還有什麼資格呆在我李家作威作福!”
李行雲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眉頭卻忍不住皺了起來,這人說話也未免太刻薄惡毒了些吧。尤其是,他說到的這個阿娘,似乎就是現在自己的……娘親?
李曜對這個娘親眼下自然毫無感情,思慮也是一閃而過,轉而想到自己“死前”既然有丫鬟,想來“咱家”家庭條件應該還行,起碼不用花半生積蓄買房了。隻是自己的出身似乎不太妙,從剛才聽來的這三言兩語結合剛才接收的記憶可以知道,自己的娘親隻是便宜老爹李衎的妾室,不過是因為這便宜老爹的正室妻子生下三子李晡——就是剛才說話的這三郎君——之後,已經產後大出血撒手人寰,所以作為唯一有子的妾室,自己母親才得以勉強算是成了“阿娘”。
而自己的身份,是庶出第五子,上頭有嫡長子李暄和嫡次子李晡,至於老二和老四,已經早夭,不提也罷。另外家裏還有個老幺,卻是妹妹,閨名喚作李曣,今年才十二歲,跟自己身邊這個小丫鬟趙穎兒同年。
趙穎兒是自家李記鐵坊匠頭趙鋼的女兒,兩年前她才十歲時,就被趙鋼走了門路介紹到自己這位五公子身邊做小丫鬟。這兩年來,李曜對她很是不錯,幾乎是當作親妹妹一般,雖說是丫鬟,卻從來不讓她操持什麼重役,每日裏也隻是叫她幫自己做點梳頭打水之類的事情。
趙穎兒的娘親是從江淮一帶逃難到北地來的,似乎還是個書香門第出身,讀過一些書,這些年趙穎兒跟著她,已然能夠識字,尤其是最近這兩年來,李曜偶爾也給她看看一些女孩子“該讀”的書,譬如孝經、女則、女誡、女訓之類,使得趙穎兒雖然隻是丫鬟身份,但行儀舉止,著實不遜一般大戶人家的小娘子——所謂小娘子,便是指未出閣的少女,此時的大家閨秀可稱“姬”或“小娘”、“小娘子”等,但決計不能稱之為“小姐”,否則便是嚴重的侮辱。以李曜所知,至少直到宋末時,小姐一詞都是貶義,到元清蠻族入主中原之後才被錯以為是褒義,竟爾傳諸後世。(無風注:據查,在武俠小說中熟悉的“姑娘”一詞,此時還沒出現,但本書中為了大家看起來習慣,或許會姑且一用,此處提前告知,今後不再說明。)
李行雲此刻意識已然恢複,“記起”的信息逐漸完善和龐大起來:此處乃是河東代州,今年是大順元年——不是李自成的大順,這個大順,乃是唐昭宗李曄的年號。
代州李家並不算本地根深葉茂的大家族,家主李衎是年少時從關中遷來代州的。為什麼遷來,李曜並不太清楚,隻知道父親李衎這些年苦心孤詣白手起家打拚出這份不小的家業,卻從來不提回關中祭祖之事。代州李家目前家資頗豐,但卻算不得什麼高門貴第,蓋因李家並未有出仕為官之人,而家中雖也有不小的田產,然同時卻也從事商賈之事,譬如代州最大的李記鐵坊就是李家的支柱產業之一。
鐵坊,工匠事耳,實屬賤業,縱然這些年已經在為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麾下的沙陀騎兵製造馬槊和長槍、箭矢等軍械,可李家的門楣並未因此有多少提高,隻是托了李克用注重兵事之福,代州李家的家世固然難改,家勢還算不錯。
李衎本有五子一女,但二子和四子早夭,目前剩下的就是嫡長子李暄、嫡次子李晡,以及庶三子李曜、庶幺女李曣。隻因二子和四子也是進了家譜的,所以家裏仆傭仍然稱呼李晡為三郎君,稱呼李曜為五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