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七十六章 問鼎中原 胎中之迷(1 / 2)

上回說到桃花夫人一身赴難、勸課農桑、推崇新政、輔幼稱霸……

……晉國又有公子姬重耳,賢德聞於天下,且重瞳駢脅,大貴之征,曾流亡在外多年,受齊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禮遇。重耳也曾受衛文公、曹共公、鄭文公冷遇,食不果腹,有賢臣介子推割股做湯以食之。

後重耳得秦穆公之助複國繼位,而後勵精圖治,聯秦合齊而強晉?,勤王周室平亂,退避三舍而敗楚,踐土之盟而稱霸春秋。而這重耳正是晉文公,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威秦,製霸中原,文治武功卓著,被稱為春秋五霸之二,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齊桓公後期,就在天下目光皆被齊、宋、楚、晉等國吸引的時候,秦國嬴姓趙氏少子任好已然廣納賢才,強軍強國。曾問賢伯樂,羊皮換賢,得百裏奚、蹇叔、西乞術、白乙丙、孟明視五位賢相良將輔佐。嬴任好與晉聯姻,三度擁立晉國君主,結秦晉之好,後世也泛指兩家聯姻。

嬴任好繼位早於晉文公,待兵強馬壯之後力圖東進,卻為晉國所遏,兩度揮師全軍覆沒,未能稱霸中原。後嬴任好采納餘由之策,出兵滅西戎十二國,一直攻打到函穀關之外,受周天子敕封為西方諸侯之伯,至此獨霸西戎。而這嬴任好正是秦穆公,為以後秦國建立不世基業奠定了基石。

就像秦國因為野蠻而被中原諸國排斥一樣,楚國不尊周禮而稱王,也被排斥在華夏之外。但楚國羋姓熊氏王子侶的出現卻改變了這一局麵,初登王位,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衝天勵精圖治。熊侶平定內亂,又吞並庸國之後,北圖中原,與西抑秦東製齊的晉國展開爭霸之戰。

在與晉國爭霸過稱當中,熊侶雄師直抵洛邑,觀兵於周疆,惶恐不安的周定王派周大夫王孫滿慰勞之。熊侶野心勃勃,見之即問:“周天子九鼎之大小輕重焉?”

王孫滿對曰:“國之興亡,在德不在鼎。”

熊侶直道:“汝勿自持九鼎,楚折戟刃,足鑄九鼎。”

王孫滿辯道:“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昬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昬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熊侶心知時機未至,遂不再強求,繼續揮師北上伐鄭,但此次問鼎中原卻也讓一眾諸侯畏懼不已。後熊侶大敗晉國,率眾軍飲馬黃河,宏圖大展,圍宋聯齊製晉,實現祖輩夙願。而這熊侶正是楚莊王,並國二十有六,稱霸中原,威名遠揚,為春秋五霸之一。

而在楚莊王稱霸期間,也有一位鄭國姬姓公主名滿天下,蛾眉鳳眼,杏眼桃腮,因嫁與陳國司馬夏禦叔而被稱為夏姬。不過不同於桃花夫人的美名,這位夏姬卻是豔名,妖淫成性,早在未嫁之前便與自己的庶兄公子蠻私通。

夏姬嫁於夏禦叔九月便生一子,取名夏徵舒。夏徵舒十二歲時,其父便亡,夏姬仍是雲鬟霧鬢、剪水秋眸、肌膚勝雪。陳國卿大夫孔寧與儀行父,先後成為夏姬的入幕之賓,並為其爭風吃醋,心懷妒忌。後來陳靈公也加入了床幕之賓的行列,絲毫不顧夏禦叔是他的堂叔,更是毫無禮義廉恥邀孔寧、儀行父與夏姬同歡共樂。

夏姬聲如黃鶯,委婉可人,一身淡裝,恰似月下梨花,雪中梅蕊,顧盼之間,風情萬種,將三人迷得神魂顛倒。夏徵舒漸漸長大知事,心生厭惡,且多力善射,十八歲時戎裝披掛,一箭射殺陳靈公,稱其酒後急病歸天,擁立太子午繼位,即陳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