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長命百歲,永遠健康,可是由於身體不斷地衰老以及疾病的糾纏,大多數人不能達到如期的願望。

人到底能活多少歲?人的自然壽命究竟有多長?這是每個人都十分關心的問題。

根據學者們長期細致的觀察,發現各種動物都有一個比較固定的壽命期限,而且這期限與各種動物的生長期或成熟期的長短有一定關係。各種動物都有一個比較固定的壽命期限例如在哺乳動物中,狗的生長期為2年,其壽命是10~15年;貓的生長期為1.5年,其壽命是8~10年;牛的生長期為4年,其壽命是20~30年;馬的生長期為5年,其壽命是30~40年;駱駝的生長期為8年,其壽命是40年。

從這裏可以得出一個規律,即動物的自然壽命是生長期的5~7倍,這樣推算起來,人的生長期是20~25年,那麼人的自然壽命應當是100~175歲。也有人以動物的性成熟期的8~10倍來計算,人的性成熟期是14~15歲,則自然壽命應為110~150歲。

人真的能夠活到預期的年齡嗎

科學家們根據實驗研究,發現各種動物胚胎細胞成長的分裂次數是有規律的,分裂到了一定的次數就出現衰老和死亡。因此,細胞分裂次數與分裂周期相乘即為自然壽命的年數。這是測算自然壽命的另一種方法。如小鼠細胞分裂次數是12次,分裂周期為3個月,其壽命為3年;雞的細胞分裂次數是25次,平均每次分裂周期為1.2年,其壽命為30年,人類的細胞分裂次數是60次,平均每次分裂周期為2.4年,所以人類的自然壽命應該是120年左右。

百歲是人類的自然壽命

實際上,人壽命的長短還要受兩方麵的製約。一方麵,社會經濟條件、衛生醫療水平限製著人們的壽命,所以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期,人類壽命的長短有著很大的差別。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的平均壽命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在生產力低下的青銅器時期,人的平均壽命隻有18歲,清朝時人均壽命為33歲。解放前我國人口平均壽命隻有35歲,解放後,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衛生保健條件的改善,人口平均壽命延長將近1倍,1985年已提高到68.92歲,現在已接近73歲。另一方麵,由於體質、遺傳因素、生活條件等個人差異,也使每個人的壽命長短相差懸殊。遺傳對壽命的影響,在長壽者身上體現的比較突出。一般來說,父母壽命高的,其子女壽命也長。

現在很多國家都有一些生活得健康愉快的百歲老人,說明以上的幾種推算方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百歲應該作為正常人類應有的自然壽命。

人的壽命是受什麼因素影響呢?

答:根據科學研究,人的自然壽命應該在100歲以上,可是實際上真正能活到100歲以上的人非常少。人的壽命主要受到兩方麵因素的影響:一是社會經濟、衛生醫療水平,二是自身的體質、遺傳因素以及生活條件等。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人都能活到100歲以上,祝願所有人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