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學科猜想(5)(1 / 3)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對古地磁學資料的研究,發現了整個地球磁場的逆轉規律,並把它繪製成精確的地磁逆轉變化曲線。令專家們驚訝的是:這條曲線和整個地球生物世界進化規律曲線竟然驚人的同步,可見,地球上的生命是伴隨著地磁場的形成並增加到一定強度時才出現的。正是地磁場形成並增強到足以對生命起到保護作用時才出現了生命。一些古地磁學家和地質古生物學家經過考證發現:約250萬年前的一次地磁場反向中,所考察的8種生物化石有7種消失。在約7千萬年前的一次地磁場反向中有7種生物化石消失。

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在一個正常的磁場中生活才能保證生命的健康和延續。比較高等的動物長時間處於弱磁場環境下會導致體內各種功能不可逆轉的變化。為此,美國國家宇航局做了小白鼠試驗,將白鼠放在磁屏蔽的鎳鐵高導磁合金圓筒中,對照動物放在類似的非磁屏蔽鋁金屬圓筒內。經過一段時間發現,保持在屏蔽條件下的白鼠變得不活躍,而且未老先衰,接近14%的成年鼠群表現出皮毛逐漸脫落,許多白鼠到第六個月就死去了,看來小鼠的死亡和缺磁有著密切的關係。此外,在對恐龍的研究中,考古學家們發現:從晚白堊紀早期到晚期,地層中的恐龍蛋化石逐漸減少,說明恐龍的生殖功能逐漸衰退,恐龍的數量不斷減少,最終滅絕,這與白堊紀和第三紀交錯的一次長時間地磁逆轉事件驚人的吻合。通過以上試驗分析表明:長期受磁場減弱的影響,會導致生命體生理和生化性質的改變,它們細胞核組織會不正常地生長,內部器官形態和功能有所變化,以及喪失生育能力,甚至造成過早的死亡等。

人類現在完全沒有必要為磁極倒轉而擔憂。因為就地球的存在時間而言,地磁倒轉的過程隻是短短的一瞬。但對於地球生物體係的演化過程而言,地磁倒轉的過程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然界的各種生物包括人類都可能逐步適應地磁變化,還可能產生生命進化的新契機。

來自外太空的“殺手”

一顆巨大的太空星體帶著耀眼的火光撞向地球,激起驚天巨浪瞬間吞沒海岸城市……這就是美國大片《天地大衝撞》中演繹的慘烈景象。這種不幸的遭遇或許真會發生在人世間。

2000年9月,美國康奈爾大學天文學家突然宣布,一顆代號為2000QW7的小行星於一周前“擦”過地球,科學家是在它飛臨地球5天前才有所察覺的。一場虛驚之後,科學家又得出一個足以令人慶幸不已的結論,如果這顆小行星撞上地球,則可能毀滅15億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3日,夏威夷一個天文小組在天體聯合會宣布一顆代號為2000SG344的小行星可能在2030年撞擊地球,它的撞擊能量相當於100顆廣島原子彈,一時間輿論嘩然。但僅在一天之後,天文學家又緊急更正了此前的判斷,認為它與地球“碰麵”的可能性約為千分之一,而且是在更為遙遠的2071年。盡管如此,關於小行星撞地球的討論並未結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發生“天地大衝撞”的可能性,英國科學家甚至正式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報告,建議政府必須積極努力采取預防措施。

人們對小行星的恐懼不是沒有理由的。在火星與木星之間遊弋著50多萬顆小行星,這些小行星也在慢慢“長大”,到一定程度之後,又會裂散為更小的小行星。小行星們組合成小行星帶,這個寬大地“黃河”幾乎填充了太陽係1/4的空間,它們之中既有直徑達到910公裏的穀神星,也有豌豆大小的行星顆粒。如果小行星們一直這樣安詳地繞著太陽轉,我們的地球可能完全是另一種樣子。但由於它們質量較小,常被大行星的引力攝動而遠離原來的軌道。在這種情況下,地球可能成為它們的目標。

被流星或隕石擊中,這對人或動物來說是極為罕見的。盡管如此,史料中還是記載了一些這樣的事例。一位著名科學家列出20件事例,有些是有據可考的,有些則含糊不清——從史前時代直到本世紀60年代都有。在全部事例中隻有5件是確鑿的。最著名的是1954年11月30日墜落在阿拉巴馬州的錫拉考加隕石。它先是擊穿一家民宅的屋頂,撞擊時破成碎塊,掉進屋裏。有些碎片燙傷屋裏的一位婦女。1847年7月14日,一塊40磅重的隕石擊中了澳大利亞布洛納的一所民宅。它在與屋頂相撞時也破碎,並落進屋內。有些碎片散落在床上,當時床上有3個孩子正在睡覺,雖然沒太傷著,可是孩子們嚇得夠嗆。另一件是發生在史前時代,確切程度雖不可考,但是跡象表明很可能發生過這種事。在這件史前事故中,一塊鐵隕石擊中大地獺——一種滅絕了的南美樹獺。人們發現這具冰河時代的龐然大物的破碎的骨架躺在一塊隕石上。雖然說這塊隕石有可能是數百年前落下的,但是大地獺偏偏在要死的時候躺在隕石上,這種巧合未免過於驚人了。而且,這具骨架殘骸使許多科學家認為,大地獺是在大約2萬年前被隕石擊中而死的。專家指出,在地球誕生的四十多億年中,危險的“天外來客”給地球留下累累傷痕。目前人類找到的天體撞擊坑就有一百多個。最大最老的是南非伏利德佛坑,直徑達140公裏,已有19億7千萬年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