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們都會施展騙術去欺騙對手,從而達到保護自己或者其他行為動機的目的,這種“小伎倆”往往使對手“中招”,走進它們的圈套。

一群狒狒正在草地上覓食。一頭名叫波爾的小狒狒注視著一頭成年狒狒梅爾。當梅爾專心用石塊挖掘可供食用的根莖時,靠近它的波爾環顧四周,發現沒有其他狒狒,便突然發出尖銳的叫聲。波爾的媽媽聞訊馬上趕來,以為梅爾欺負了它的寶貝波爾。這隻比梅爾強壯得多的母狒狒氣衝衝地趕走了梅爾,而波爾則悠閑地拿起梅爾剛剛挖出的根莖,得意洋洋地吃了起來。波爾的騙術成功了。大猩猩大猩猩在施展騙術時,比其他動物更能隱藏其行為的真正動機。例如,英國著名女動物學家珍妮在坦桑尼亞的國家公園發現:名叫菲根的年輕大猩猩發現了珍妮藏在樹上的香蕉,而其他大猩猩還沒看到。可是,一頭名叫戈拉斯的健壯雄性大猩猩正在樹下休息,這對菲根很不利的。假如菲根待在看得見香蕉的地方,可能會無意識地望向香蕉,這樣就給戈拉斯一種提示。於是,菲根的目光從香蕉掃到戈拉斯,離開那裏,走到看不見香蕉的地方才坐下來。一會兒,戈拉斯走了,然而它並沒有走遠,而是躲在樹後,注視著菲根的一舉一動。菲根迫不及待地想拿到香蕉,等到它把香蕉拿到手,戈拉斯就重新出現在它的麵前,輕而易舉地奪走戰利品。

一頭年輕的狒狒正在捉弄一頭幼年狒狒。幼狒不停地呼喚。在通常情況下,聽到叫聲,成年狒狒會在首領的統率下迅速向這裏奔來,懲罰欺負幼狒者。然而這隻年輕狒狒不膽怯、不逃走,相反卻支起後腿注視遠方。這一姿勢告訴遠方的狒群,它發現了入侵者。於是,那些趕來準備戰鬥的狒狒停下腳步,也向同一方向瞭望,不再追逐它。年輕狒狒製造“外來襲擊”的假相,騙過了狒群,使自己逃脫了一場災難。

動物通過騙術行為,欺騙對手,達到保護自己或者其他行為動機的目的。

你知道為什麼狒狒和猩猩會如此聰明嗎?

答:因為狒狒和猩猩都是模仿力很強的動物,它們和人類是同一個祖先,它們雖然沒有人類聰明,但是它們卻比其他動物要聰明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