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底部是地球上惟一未經勘探清楚的地方。早在本世紀初,海洋學家已開始全麵甚測世界各地的海床,許多海底的資料卻是近20年才為人所知的。在眾多驚人的發現中,最奇妙最令人意想不到的,要數海洋深處的溫泉。
在海麵下1裏或更深的地方,有些泉眼噴出的熱水,溫度高達畢氏660度,將周圍的海水加熱至畢氏45~62。在這樣深的海底,水溫一般是華氏36度左右。20年前,這些溫泉不為人知。如今,科學家正研究這是否寶貴礦物的新資源。
海底溫泉出現在地球板塊間的裂縫,似大平洋和大西洋海底地殼裂縫較深的地方為多。
寒冷的海水流進裂縫,深入海床下4裏或更深處,在地殼內部遇上熾熱的岩漿,加熱到沸點以上,再從海床湧出,形成溫泉。
高壓的熱水穿過岩層湧上來,析出鎂和硫酸納入地殼,同時從地殼吸取鋇、鈣、銅、鐵、鋰、錳、鋅以及其他礦物。溫泉水湧出海床,遇上寒冷的海水,就把礦物析出,在海床上積聚起來。許多巨型的礦物堆約高180尺,約寬600尺。有些泉眼的周圍,長期積聚下來的硫化物形成高窄的煙囪狀噴水口,這就是海底“黑煙囪”。
科學家對這些堆積物很感興趣,發現有些由海床演變而成的陸地也有類似的礦體。舉例來說,在塞浦路斯一個岩石斷麵之內,就有90種不同的硫化銅、硫化鐵、硫化鋅礦床。假如科學家能摸清水底礦體的形成規律和地點,那麼,日後要知道由海床變成的陸地上哪裏埋有礦藏就容易得多了。
從前,開采海底礦藏似乎並不劃算。如今科技不斷進步,陸地上的礦藏又日漸減少,深海采礦越來越有吸引力。
海底采礦很可能在紅海首先進行。由於沙特阿拉伯在慢慢移動,逐漸遠離非洲蘇丹海岸,紅海的海床不斷擴大。距沙特阿拉伯主要港口吉達的西北不遠處,有一個麵積23平方裏的海底盆地,名為阿特蘭提斯二號海淵,底部的沉積物厚達80尺。蘇丹和沙特阿拉伯合作組成紅海委員會,共同研究開采這些沉積物的可能。據做計,這些沉積物中有29%是鐵,5%是鋅,此外,還有少量的銅、銀和金。一些國家還表示有意開采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底礦藏。
有人估計,每年從海底溫泉噴出來的水,等於美洲亞馬遜河的年流量。每過。1000萬年,海洋中每一滴水都會流經溫泉口,把地殼裏的稀有礦物源源不絕地帶出來。如果能加以開采,人類就永遠不悉礦物短缺。
深海怪物之謎
1937年,在澳大利亞海域,發生了一起采集珍珠的潛水員失蹤事件,隨後又接連不斷地發生潛水員失蹤事件,這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事過15年以後,1953年的夏天,澳大利亞潛水員約翰,身穿最新式的潛水衣,準備創造深潛水最高紀錄。
當約翰剛潛入海水中不久,一條四五米長的鯊魚就從後麵跟上來,它可能想找機會捕食約翰,一直若即若離地跟在他後麵。約翰為了擺脫鯊魚,直向深水處遊去,再往下是一個黑洞洞的深淵。這時鯊魚在他頭頂5米左右的地方來回遊動,好像在等待有利的時機。
約翰突然感到海水開始變冷,水溫在持續下降。這時他看見從黑乎乎的深淵裏鑽出一個又黑又大的團狀怪物。
“啊!”說時遲,那時快,沒等約翰喊出第二聲,那個大黑團已經搖晃著它那肥大的身軀從約翰身邊浮了上去。那是一個大得出奇,行動緩慢,呈褐色的東西,它扁平的軀體像個雜亂的麻團,仔細一看,沒想到它居然還長著手、足、眼睛和嘴等器官,如果它不動還真不敢相信是活物。
大怪物一邊晃動著身體,一邊向約翰頭頂上更高的地方遊去。這時海水變得更加冰冷了。不知道鯊魚是因為怕冷還是害怕大黑團的緣故,懸浮在原來的地方一動也不動,不一會兒,那褐色的怪物就靠近了鯊魚,接觸到鯊魚的表皮,鯊魚痙攣起來,沒有看見它作任何抵抗,就被那怪物一口吞到肚子裏去了。然後,那個怪物若無其事地晃著它那肥大的身軀,慢慢地又沉入到漆黑的深淵裏去了。
這種大怪物到底是什麼動物?它同潛水員失蹤是否有關?至今還是個解不開的謎。
大洋深處的雪景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會看到這麼一種現象,當陽光從門縫或窗戶射進房間時,便可以看見光束裏飄動著閃閃發亮的灰塵,它們上下飛舞飄忽不定。
最先發現大洋深處這一現象的是美國一位海洋生物學家。有一次他乘坐深潛器對大洋深處進行考察,當探潛器徐徐下降時,他透過觀察窗,看到探照燈所照亮的區域裏,無數像陸上雪花一樣的東西,紛紛揚揚下個不停。經過檢驗,哪裏是雪啊!原來是浮遊生物的絮狀物。於是他把絮狀物命名為浮遊生物雪。
大洋深處的“雪景”,引起了許多海洋學家的注意,不少人在進行深海考察時也見到過。他們在欣賞這奇妙的景色時,無不在想,深海“雪景”隻是浮遊生物的絮狀物嗎?除了浮遊生物絮狀物外,其他物質能不能形成“海雪”呢?通過對大量深海“雪花”的分析,發現形成“海雪”的物質,不僅僅是浮遊生物的絮狀物,海水中各種各樣懸浮著的顆粒,如生物屍體被分解後的碎屑或是生物排泄的糞便,就真能構成那飛舞飄揚的塵埃奇景嗎?顯然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