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醫藥學家(3)(1 / 3)

在內科病的治療方麵,孫思邈也有很多創新。他曾治療過數以百計的麻風病人,甚至與他們一起生活,細心觀察,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針刺治療方麵,孫思邈獨創了“阿是穴”療法,就是找到病人感覺最痛苦的部位施針的方法。往往,找到了這個感覺最為強烈的部位之後,稍一碰觸,病人就會馬上說:“啊,是。”“阿是穴”之名由此而來,這種治療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孫思邈行醫幾十年,深感當時還缺乏一部彙集各種治病藥方的醫書,可以隨時供醫生參照使用。於是,他嘔心瀝血,終於在年過70歲之後編成一部30卷的《千金方》。孫思邈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因此,他把書名冠以“千金”兩字,他在《千金方》中的《大醫精誠》專門論述了醫德,反複強調了醫生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對後世醫德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孫思邈完成《千金方》這部巨著後,並未滿足,而是虛心向名醫、行家請教,聽取意見。他了解到書中尚有許多不足,深感不安。他打算再寫一部書填補舊書的不足,並起名為《千金翼方》。在他編寫這部新著的過程中,疾病慢慢地纏上了他。最後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由他口述,孫子代筆,爺孫倆共同編寫。公元682年7月,孫思邈爺孫倆兩天兩夜未合眼,終於完成了30卷的《千金翼方》,實現了他要填補《千金方》不足的願望。之後,他計劃再編寫一部眼科專著——《銀海精微》,但由於他病情越來越重,未能實現這個宏偉的計劃。公元682年,孫思邈帶著遺憾去世了,終年101歲。

《千金方》和《千金翼方》這兩部書用“以病帶藥”的辦法,把疾病分為65類,一一介紹治療每種病所用的主藥和常用藥。兩本書把藥物又按玉石、草、木、人、獸、蟲、魚、果、菜、米、穀等分類,共載礦物藥、草藥、動物藥 873種,還有藥方6500多個。這是一代藥王一生的心血,也是祖國醫學寶庫中不朽的財富。

從事任何一件事情,要想成功必須以嚴謹的態度去進行深入的實踐。孫思邈認為做醫生一定要把握好兩點:一是“精”,即技術要精湛。二是“誠”,即品德要高尚。正是抱著這樣的態度,孫思邈以不倦的實踐、豐富的著述成為了我國古代醫家中光輝的典範人物。

藏族“醫聖”雲丹貢布

藏族是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藏醫藏藥的形成和發展,是他們對祖國曆史文化的重要貢獻之一。藏醫典籍眾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四部醫典》。它的作者是被稱為“雪域醫聖宇脫王”的宇脫·雲丹貢布。

公元708年,雲丹貢布出生於拉薩堆龍吉納(今西藏堆龍德慶)的醫學世家。曾祖父洛哲希寧為藏王鬆讚幹布的禦醫,祖父是藏王芒鬆芒讚的禦醫,父親是藏王赤都鬆的禦醫。

雲丹貢布自幼受到了家庭的熏陶。3歲起就學習藏文,聽講醫理,研習醫術,表現出了很高的天賦。25歲時,雲丹貢布離開家鄉,遍訪名師,足跡遍布阿裏、山南、康定等地,甚至遠涉尼泊爾、天竺(印度)等鄰近國家和內地五台山,探索鑽研醫學。他廣投名醫,善於吸收百家之長。曾拜著名的漢地名醫東鬆岡瓦為師,學習治療癲症、痙症、狂犬症等醫術;得尼泊爾名醫達納釋拉哈所授《熱症特殊治法》、《喘症休息療法》。拜天竺名醫班欽·旃陀羅比為師,聽受《醫續目錄·明燈》等;師事名醫美旺,聽受《體腔穴竅分指》、《刀針關鍵鎖鑰》等醫學論著,積累並掌握了眾多醫學原理,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醫學知識,對其一生事業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

由於雲丹貢布刻苦鑽研,堅持理論聯係實際,他的治病技術和醫學理論水平日益提高,聲譽漸大。他曾治好了讚普赤鬆德讚的牙病和眼疾,被晉升為禦醫。讚普還讓他與西藏8位名醫辯論醫理,雲丹貢布大顯才華,取得勝利,被譽為“西藏九名醫之首”。

雲丹貢布是一位醫學、藥學上的多麵手。在診斷學上,對尿診和脈診極為重視,並有相當高的造詣。他不僅嚴於律己,而且要求助手們對尿液仔細觀察,辨別其顏色、味道、發出的蒸汽,沉渣以及靜置後尿色的變化等。所有這些方法是不無其科學道理的。診斷時,他主張對患者的病狀及體征詳盡地檢查,認為辨不清病症就倉促治療,就是無的放矢,是絕對要不得的。不能辨別病症的醫生,無異於一般動物。辨症時,他強調弄清其寒熱屬性,隻有弄清病症的寒熱屬性,才能對症下藥,或決定用針灸、放血甚至外科手術。對於持脈之道,雲丹貢布也有深刻的研究。他要求醫生切脈要用手指按摸病人左右寸、關、尺部位六脈,判明寒熱,專心致誌,切忌粗心大意,與旁人閑談,草率從事。隻有平心靜氣,方能領會脈象的各種表現,做出正確的診斷。不僅這些,他還掌握了大量治療技術和生理病理知識,會動外科手術包括頭部手術、粉碎性骨折手術及由體腔內抽去積水等手術。在一般治療中,他用複方,必要時常借助針灸、放血等方法輔助治療。他善於用功法,催吐時認為要像用魚鉤釣魚,當機立斷,幹脆利落,才能有效。他曾正確地指出:食物中脂肪等營養成分過多,就會引起高血壓以及肝係統的疾病,這與現代醫學觀點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