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同地球的構造和地殼運動有關,因此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兩個地帶。一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它自太平洋東岸的智利環繞洋岸一直延伸到西南岸的印度尼西亞和新西蘭。我國的台灣就在這條地震帶上。這條地震帶的地殼構造運動非常活躍,所以,地球上的大多數地震就發生在這一帶。二是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它西起地中海,經土耳其、中亞細亞、印度北部、中國西南部直到印度尼西亞與環太平洋地震帶相遇。這兩條地震帶上都分布著很多火山。
我國地處這兩條地震帶之間,部分地區還在地震帶上,所以也是一個多地震國家。除江西、浙江和貴州等省較少地震外,台灣、西藏、雲南、四川、甘肅、寧夏、河北等省,都曾發生過較大的地震。
雖然,現在人們還沒有徹底弄清地震的原因,對地震的規律還沒有完全掌握,還不能從根本消除地震災害。但是已經了解到地震前常有不少異常現象——地震前兆發生,如地應力、地電、地磁、地下水含氡量的地下水位的變化,動物的異常反應,以及小地震頻震和地表變形等等。通過預測及時加以預防,就有可能減輕損失。
火山爆發
世界上的火山是多種多樣的,它們爆發的強弱也不同。
印度尼西亞鬆巴圭島上的坦博拉火山,是一座“脾氣”暴躁的火山。它在1815年4月5日爆發時,爆炸聲震撼了遠在1600公裏外的蘇門答臘島,煙霧塵埃使得480公裏的範圍內日月無光。這次爆發持續了3個多月,噴出物質150立方公裏,把山頭削掉了1250米,形成了一條11公裏長的火山口。這次火山爆發相當於20萬顆原子彈爆炸的能量,或者相當於1976年我國唐山大地震釋放的能量的500倍。
夏威夷群島上的山則是“脾氣”溫順的火山,爆發時,火山的熔岩隻是平靜地流出,形成了壯觀的熔岩瀑布和熔岩河流。
火山爆發是怎樣造成的呢?原來,地球內部充滿著熾熱的岩漿。要胡大的壓力下,岩漿便會從薄弱的地方衝破地殼,噴湧而出,造成火山爆發。
火山可分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前麵講到的坦博拉火山和夏威夷群島上的火山,現在還在活動,這就是活火山。死火山是指史前有過活動,但曆史上無噴發記載的火山。我國境內的有600多座火山,大都是死火山。有些火山在曆史上有過活動的記載,但後來一直沒有活動,這種火山就稱作休眠火山。休眠火山可能會突然“醒來”,成為活火山。
猛烈的火山爆發會吞噬、摧毀大片土地,把大批生命、財產燒為灰燼。可是令人驚訝的是,火山所在地往往是人煙稠密的地區,日本的那須火山和富士火山周圍就是這樣。原來,火山噴發出來的火山灰是很好的天然肥料,富士山地區的桑樹長得特別好,有利於養蠶業;維蘇威火山地區則盛產葡萄。火山地區景象奇特,往往成為旅遊勝地。
在人類能夠控製火山活動之前,加強預報是防止火山為害的唯一辦法。科學家對火山爆發問題的研究,常常得益於動、植物的某種突然變化。許多動物往往在火山爆發之前就紛紛逃離遠去,似乎知道大禍即將臨頭。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有一種奇妙的植物,在火山爆發之前會開花,當地居民把它叫做“火山報警花”。
巨浪海嘯
海嘯是由地震、火山爆發或強烈風暴等所引起的海水巨大漲落。按成因可分為地震海嘯、火山海嘯、風暴海嘯等幾種。在茫茫的大海裏,地震引起的波浪的高度雖然不到一米,但當它衝擊到海岸邊或島嶼的岸邊時,浪高卻急劇上升,最高時可達二三十米,而且每隔數分鍾或數十分鍾就重複一次。呼嘯的海浪可以摧毀堤岸,淹沒陸地,奪走生命財產,破壞力很大。
1890年6月15日,日本三陸近海發生的7.6級地震,引起了巨大的海嘯。海嘯最高時竟高達30.5米,巨浪每隔10~30分鍾就衝擊海岸一次,波及300多公裏長的沿海一帶,本州和北海道的海岸都被海浪衝塌。據記錄,這次海嘯是世界上發生的波浪最高的地震海嘯。在這次海嘯中,1萬多幢房屋被夷為平地,有2.7萬多人喪生。
1960年5月22日,南美智利的太平洋海溝發生了9.5級大地震,地震伴生的海嘯最大浪高達到25米。海浪還以每小時640公裏的速度沿太平洋傳播,智利的沿海城鎮和農村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當它抵達俄羅斯和日本沿岸時,仍然高達6米以上。這次海嘯中,僅日本就有3000多幢房屋被衝毀,100多艘船隻被打翻,340人喪生。
地震是引起海嘯的主要原因,但並不是所有地震都會引起海嘯。據考察,當地震震級在6級以上,震源深度小於40公裏時,才會形成海嘯。因為地震波傳播的速度比海嘯的波浪要快得多,例如從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島到夏威夷群島,海嘯浪比地震波到達的時間要晚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