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榮華
小和尚去河裏挑水時,沒注意,水裏帶來一隻小蝌蚪。他正準備把這個拖著長尾的小蝌蚪放回木桶裏,捎到河水裏去時,老方丈看到了,就走過來說:“放到玻璃瓶裏養些天吧,看它有什麼變化,然後再放它到河裏去不遲。”
小和尚就把小蝌蚪暫且養起來,有時還喂它些饃饃粒或者把玻璃瓶從房間裏捧到陽光下曬曬,對小蝌蚪非常憐愛。每隔三五天,老方丈還過來看看小蝌蚪的生長情況。大概過了半個月,小蝌蚪的長尾巴明顯地短了許多,後腹部位還長出了兩隻小腿兒;又過了十多天,小蝌蚪的尾巴更短了,嘴巴下邊也長出了兩隻小腿兒。老方丈看看快長成青蛙的小蝌蚪,又看看勤勉飼養它的小和尚,默然不語。
不知又過了幾天,小蝌蚪的尾巴徹底不見了,終於變成了一隻綠色的小青蛙。老方丈捧著玻璃瓶看了又看,然後對小和尚說:“你可以放它回歸大自然了,它終於由原來的蝌蚪變成青蛙了,阿彌陀佛。”
小和尚又去挑水時,就把小青蛙給放了,回來的路上,他遇到老方丈從山上下來,居然背著一捆樹枝。他非常困惑地對老方丈說:“您這麼大歲數了,為什麼還要親自上山砍柴呢?”
老方丈笑笑說:“我不是去砍柴,我是去為小樹們超度,樹木不如蝌蚪,它們的‘尾巴’不會自行消失的,務必讓人動手砍去才行。”
直到這時,小和尚才幡然醒悟,一下子拋去了許多煩惱和憂慮,道行猛然長進了許多。蝌蚪不收尾成不了青蛙,苗木不砍枝成不了大樹,人生不及時取舍和抉擇就難以完成出類拔萃的功業,這就是適當舍棄的曠世哲理。但是,現實生活中,又有幾人真正懂得了適當舍棄的真諦呢?
蝌蚪不收尾成不了青蛙,苗木不砍枝成不了大樹,人生不及時取舍和抉擇就難以完成出類拔萃的功業,這就是適當舍棄的曠世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