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滄桑(上、下)》在各方朋友的鼎力相助下就這樣麵世了。該書的上冊在2009年初出版後,得到了不少領導、朋友、同事的關心和支持。在他們的鼓勵下,從2009年3月開始,到2011年5月完成了下冊的初稿。
在修改完60多萬字的長卷後,當在計算機的鍵盤上敲擊了最後一次保存時,心裏沉甸甸的,一點也沒有高興起來地感覺,細想起來心裏倒是無盡的蒼涼!
回想長達六年的寫作經曆,是那樣的艱難。盡管是孕育了近二十年的一種奢望,以前也確實觀察過,思考過圍繞作品的一些人和事。但要把自認為成熟的想法正式變成文字語言時,才感到二者是天壤之別。不得不暫時擱淺,學習了寫作思維學和大量的文學講座,翻開曾經讀過的小說,對比不同類型的小說寫作手法和特點,補上了從看小說到寫小說這一課,才重新啟程了。
夜以繼日的勞作引起了夫人愛憐中地責怪:“我看你這一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消停下來?”
她一句發自內心的痛愛,勾起了自己更多的酸楚!是啊,不知不覺已到天命之年了,自己還在無知或不知中磨難,真真切切的還沒有活明白,已經走完了人生曆程的大半生!
時勢變遷,滄桑人生,真若過海煙雲。日月還在年複一年地流淌著,它將隻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分分秒秒一直流淌下去。很多事情,還沒有開始已經就結束了!人是亦然,事也是亦然!
教育是世事滄海中的一個方麵,僅在三十的變遷中,文革後曆經“普初”的修複,“普九”的完善,“危改”的提升,也還沒有來得及結束這一過程,又進入了調整辦學結構。每個曆史過程雖然都是跌宕起伏,千辛萬苦,也難免留下這樣那樣的瑕疵,但它畢竟推動了這一事業的發展。以後也許還要繼續重複這樣的“蠢事”,恐怕這也許就是曆史,也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鬥轉星移的日月太快了,眨眼間已經熬過了這麼多的日月。世態炎涼如此慘烈,人生之旅,如此匆忙!當年的豪情蕩然無存了,留下的倒是麵目全非的淒涼和無盡的追憶!好在身上還流淌著鮮紅的血液,這顆曆經滄桑的心沒有改變。也許後半生與文字為伍,倒也適合自己的心境,除此,還有什麼呢?!
人在退位之後才能體會到真實的友情!
在這裏,我衷心感謝那些實心實意幫助自己完成這一奢望的朋友們、領導們!沒有他們的支持,作品隻能在鬥室中孤芳自賞了。請原諒鄙人的無禮,我將終身銘記所有曾經幫助過自己,完成這部作品的諸位領導、朋友乃至讀者的深情厚誼!
最使我感動的是拙作上冊批準出版後,抱著一種碰僥幸的心理,前去懇請當時是市委宣傳部部長,現在是市委副書記的馬森書記賜序。他仔細審閱了書稿後,欣然做出了數千字的序言,且對作品給予了中肯的評價。這使我重新體驗了一句名言的含義:真正的友誼像磷火——在你周圍最黑暗的時刻顯得最亮。是啊!在人生曆程中還有比這更金貴的東西嗎?
作品的上冊得到了劉才元、李鴻春二位老師的修改和潤色。,全冊得到了陝西太白文藝出版社責編姚鴻文主任的精心修改,同時對謝伯仁校長的書名題字、黃永紅老師和杜麗君女士的封麵設計,一並順致真誠地謝意!
最後也衷心感謝我的夫人和兩個女兒,沒有她們精神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顧,我將一事無成!
也殷切希望各位讀者對拙作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