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大將領兵在外作戰,是不帶家眷的,當然父子兵除外。原因有很多,比如婦孺行軍不便什麼的,但最主要的作用便是留在皇帝手中當人質,徐晃和樂進就是如此,不過除此比較信任二人,留下二人的家眷第一個原因居多。
但就算如此,一聽到要把二人的家眷送來,樂進的第一想法都不是除此看自己在外征戰曠日持久,送家眷過來享受一下天倫之樂,而是曹操是不是對自己起疑心了。
外姓將領畢竟不同於曹姓將領和夏侯姓將領,這一點樂進很有自知之明。
見到躍進臉色急變,徐晃長歎一聲,慢慢說道:“主公不是讓你我在此地堅守,而是讓你我帶兵回成都……”
說道軍情大事,樂進暫時拋開家眷問題,沉思道:“公明,你確定收到的是主公的親筆信,如果你我二人帶兵回轉,周瑜長驅直入帶兵追擊怎麼辦?如今益州人心惶惶,李子悔有如此強勢,一點周瑜入川,益州頃刻之間就會易主。”
“是!”徐晃理所當然的點了點頭,有些苦澀的說道:“所以你我二人要留下一個來斷後,哈哈哈……”
樂進急道:“主公讓誰斷後?”
說完這話,樂進心裏忽然一動,他終於想明白曹操為什麼要將二人的家眷送來了,十分佩服曹操的心胸,但又不免有些唏噓。
此次撤兵,無論是誰斷後,都討不到好去。本來二人麵對周瑜就不占據上風,再抽調兵卒,實力會驟然下降,這還不考慮軍心的因素呢。所以固守夷陵十有八九是全軍覆沒的下場,送過二人的家眷,就是給二人留下一個投降周瑜的機會。
之所以說曹操心胸寬大,原因是二人隨時都有可能現行投降周瑜,這樣一來,曹操連一點掣肘二人的籌碼都沒有了。
徐晃閉口不言,其實自從曹操送來書信,徐晃就知道曹操心屬何人了。徐晃一邊感歎曹操的心胸寬廣,一邊又對曹操的任人唯親感到鬱悶。
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
從書信的字裏行間,徐晃判斷得出,曹操希望自己固守夷陵,讓樂進帶兵回轉。可以看得出來,到了最關鍵的時候,曹操還是選擇了讓樂進繼續跟隨,而不是自己,難道隻因為自己是個降將的緣故?(徐晃是楊奉的部下)
可要說曹操不信任自己,那更也不可能,斷後的任務是很重的,徐晃估計,怎麼說自己也得堅持到明年開春。難道是因為自己的統兵能力比樂進強?還是說曹操更信任自己,認為自己能完成任務?徐晃隻覺得頭昏腦漲。
就在徐晃胡思亂想之際,樂進低聲說道:“公明,主公可說讓誰來斷後?”
徐晃舉起酒杯,無言的喝了一口,重重的把酒杯放到桌案上。
樂進心有所感,良久方道:“樂進此次回京前途未仆,也不見得好到哪去,你我二人……二人……”
說到這裏,樂進卻也說不下去了。
次日,樂進帶領一萬多兵卒回轉魚腹成都,徐晃與剩下兵卒堅守夷陵。
夷陵水寨少了一萬多兵卒,自然瞞不過久經沙場的周瑜,周瑜立即開始強攻夷陵,想要在冬季到來之前一舉擊潰徐晃。不是周瑜用兵急躁,短時間內拿不下夷陵,就要到秋冬季節了,到時候西風呼嘯,逆風逆水,想要拿下夷陵就是比登天了。
數天之內,夷陵附近喊殺震天,火光衝天。
夷陵陷入苦戰,洛陽也好不到哪去,李重得知曹仁前去南鄭,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快刀斬亂麻,立即開始猛攻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