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大多數人都是目光短淺之輩,雖然李重實力更強悍一些,可由於徐晃離得更近,多數心懷異誌的人都選擇了投靠徐晃。
與此同時,身處長沙的劉備也不好受,劉備和周瑜的戰事本來是沒什麼可說的,周瑜就用精妙的指揮,嚴謹的戰術,和強大的後勤力量壓製劉備,沒有絲毫的冒險舉動,一點可乘之機也不留給劉備,打的劉備幾乎喘不過氣來。
不過就算這樣,劉備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難過,甘寧初步控製了大江下遊之後,又給周泰派了三千水軍,周泰率領三千水軍朔江而上,進入湘水,又沿著湘水進入資水,控製了益陽。
益陽雖說不是大縣,卻是臨湘和江陵之間的咽喉之處,走陸路的話,必須經過益陽這個地方。所以周泰這三千水軍算是捏住了劉備的氣管,不但截斷了水利,還截斷了陸路,讓劉備如鯁在喉。
光是這樣還好一些,關鍵是劉備的斥候得知,馬超率領數萬大軍南下,和徐晃夾擊江陵了。這個消息簡直讓劉備徹底絕望了,劉備無論如何也不相信關羽能擋住徐晃和馬超的聯手打擊。
當然,由於徐晃和趙雲的聯手封鎖,劉備斥候的到的消息並不準確,他並不知道馬超隻是虛張聲勢而已。
於是劉備隻能把所有的家底都拿了出來,拚湊出一隻八千人的軍隊,趕赴益陽,意圖打通和江陵之間的聯係,同時渡江救援關羽。但這樣一來,劉備在臨湘的軍隊就更少了,用岌岌可危來形容臨湘,都算是好的了。
周瑜要是抓不住這種戰機,那也就彺稱名將了,在得知劉備出兵益陽之後,周瑜立即派魏延帶兵五千前去追殺。
魏延帶領五千兵卒都是精銳騎兵,這些騎兵到了江南一直處在修養狀態,每日裏除了訓練,什麼事也幹不了,早就憋得要發瘋了。不管是兵卒,就連戰馬也都養的膘肥體壯,僅僅一次衝殺,這五千兵卒就衝散了劉備的一萬軍隊。
其實這也不是劉備的部隊戰鬥力低下,連一個照麵都支持不住,實在是雙方交戰的地形對騎兵太有利了。
劉備急於救援關羽,行軍也難以考慮難麼多,更沒有選擇戰場的機會,隻能被動的應敵。而在湘水和資水之間,有一大片衝積平原(沒實地觀察過,純屬猜測),在這片平原上,騎兵簡直可以為所欲為。
一萬兵卒,被魏延殺的血流成河,屍骸遍地,幾乎全軍覆沒。
而周瑜趁著劉備實力受損的機會,立即分兵衡陽(這個地名實在是沒看清,有知道的指點一下)和湘南兩縣,想要把把臨湘變成孤城一座。
對於劉備來說,湘南丟了倒不要緊,衡陽要是丟了問題就大了。衡陽正好處在零陵,長沙,桂陽三郡的交界處。一旦失去了衡陽,劉備也相當於失去了桂陽和零陵兩郡的後勤支持,甚至這兩個郡都有直接叛變的可能。
再怎麼說,劉備也不可能把心腹將領分派各縣駐守的,劉備沒那麼多心腹武將,不說劉備,就是曹操和李重也沒那麼多可以絕對信任的將領。
所以劉備隻能再次分兵衡陽,負隅頑抗。
一再分兵,劉備的實力更加分散了,戰敗已經無可避免。這也是無奈之舉,劉備不知道分兵的害處嗎?劉備當然知道分兵的害處,但就是知道,劉備也沒辦法扭轉局勢的,這就是實力的差距。
這是浩大的戰爭,是經濟政治實力的綜合體現,是文臣武將智慧的結晶,不是一個人爆發小宇宙就可以扭轉的。
更何況,劉備也不是驚采絕豔的人物。
劉備這邊敗局已定,不複多言,返回頭來看江陵的局勢,轉眼之間,時間到了六月。
一個多月的時間,南郡已經大變樣了,雖然已經過了雷雨時節,但積水還沒蒸發幹淨,江陵城外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水窪,這些水窪猶如星羅棋布,點綴在漢江平原上,反映著蔚藍的天空,美麗異常。
但就在這秀麗的江南風光之中,一條蘊含殺機的水渠蔓延到了江陵城下。
徐晃開外水渠聲勢很大,但就算這樣,關羽也沒看出來司馬懿的計策來,不是斥候不盡心盡力,而是司馬懿的引水工程並不按部就班,而是分段處理的,這樣一來,關羽的斥候一直認為徐晃是在處理積水。
而且關羽在城外實在是沒有幾個斥候活動,零星觀看,拚湊不出溝渠分布圖來,根本就看不出司馬懿的意圖。
穩定更新,求求月票,紅票,收藏,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