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現在是六月,天氣炎熱,曹純領著數百兵卒赤裸著上身,站在激流之中,在汶水河底埋下無數木樁。
遇到深水處,曹純更是親自上陣,站在木筏上扶著木樁,激流衝擊著木樁,力量極大,也就是曹純這種級別的武將才能讓木樁保持穩定了。就算是曹純,為了對抗激流強大的力量,也肌肉虯結,腮幫子鼓起老高。
“咚咚……”曹兵用大錘將木樁砸到河底,在上麵綁上繩索、漁網、尖刀等物,這是防止兵卒下水破壞木樁的。眾所周知,河水下層暗流激蕩,水勢無常,木樁上的漁網繩索會掛著鋼刀來回舞動,兵卒在水下被纏上的後果可想而知。
最後曹純要做的就是用鐵索將木樁連起來,攔著河麵。
手臂粗的鐵索能攔住大多數小型船隻,當然,事情沒有絕對的,甘寧也有辦法砸斷鐵索。
具體辦法是這樣的,在木筏頭放置一個炭爐,將鐵索燒紅燒軟,再用大鐵錘砸斷鐵索。但曹純並不懼怕這種破解方法,原因很簡單,用炭爐燒鐵索的方法太慢了,而且準備的時間也太長。
總體來說,就是甘寧和曹純見招拆招,圍著汶水浪費著人力物力,汙染環境。
轉眼間過了午時,曹純終於在汶水之中做好了防禦工事,急匆匆的回來向曹操複命,曹純非常清楚,帶兵渡河也是一個苦差事,曹操現在能用的武將不多,一個人必須要幹好幾個人的活。
見到曹純回轉,曹操立即組織軍隊過河。
曹操的謀士都已經先行過河了,但人數太少,根本就不能再對岸建立一個堅固的據點。曹操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派一支精兵強將過河,巡視汶水南岸有沒有李重的伏兵。
這絕對不是曹操多疑,李重偷渡汶水不是什麼難事,真要在對岸偷襲曹操,曹操真就陷入絕境了。
想一想,浮橋本來就不寬,也就在三丈上下,隻能讓十人並肩而行,李重都不用派什麼精兵猛將,一個千人弓弩隊就能封鎖整個浮橋,用羽箭狗日曹兵挨個點名。
掰著指頭計算了一下,曹操苦笑著發現,自己多此一舉了,現在能幹這活的也就三個人而已,或者說自己也就能信得過三個人了,曹純、夏侯惇、樂進。夏侯惇肯定是要留下斷後的,相對比來說,曹操還是覺得樂進穩重一些。
把樂進叫到身邊,曹操給樂進調撥了兩千兵卒,吩咐樂進在渡河之時第一個過河,過河之後立即沿著汶水上下遊巡查,看看有無李重的伏兵。
不厭其煩的交代完畢,曹操這才下令,布置防線,全軍渡河。
曹操的防禦布置是這樣的,夏侯惇統領五千人斷後,在汶水北岸圍著浮橋布防。如果在天空往下看,夏侯惇的防線正好是兩個半圓,而浮橋的北端就是圓心。
外麵的防線距離浮橋南端大約有三百步上下,全都是由步兵組成,軍陣的厚度大約是二十步上下。曹操沒法用騎兵防禦,騎兵需要衝刺的空間,這麼短的距離,騎兵一個衝刺就衝到李重那邊了,那就等著和李重的騎兵廝殺吧,這倒不是曹操怕自己的騎兵打不過李重的騎兵,關鍵是李重絕對不介意和曹操拚傷亡人數,曹操的騎兵已經不多了,實在是經不起這樣消耗。
所以除非李重派騎兵衝陣,不然的話,許褚帶領的兩千虎豹騎就是擺設。
第二道防線全是弓箭手,大約有五百人上下,他們的位置並不太確定,大約距離步兵二十步。弓箭手屬於機動力量,在步兵的保護下,他們可以任意打擊衝陣的河北兵卒,屬於高枕無憂類型的。
但有一點也可以肯定,如果夏侯惇的軍陣被李重衝破,這些弓箭手馬上就會變成河北兵卒嘴裏的肉,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兩層軍陣之後,自然就是曹操的大部隊了,他們由曹操指揮,統一渡河。
曹操這麼的動作肯定瞞不過李重,所以曹操一動,李重也立即做好攻擊的準備,見招拆招,李重的是這樣布置軍陣的。
李重的運氣不錯,昨夜駐守成縣的高順終於帶著八百陷陣營趕回大營,給李重增添了幾分攻堅力量。這幾天以來,高順一直沒有參戰是有原因的,無論如,李重也要留一些底牌,而高順駐守的成縣就囤積了李重一半的糧草,本來高順應該和太史慈一起參戰的,但曹操和李重交戰的速度太快了,高順竟然沒有趕上博縣的大決戰。
所以高順麾下的八百陷陣營保持著相對完整的戰鬥力,也是這次攻堅任務的主力。
以八百陷陣營為班底,高順帶領三千兵卒攻擊夏侯惇防線的西南角,也就是夏侯惇軍陣緊挨著汶水上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