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發明者(1 / 3)

引人入勝的謎

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一團在天體中不見經傳的塵埃離開了太陽母親的懷抱,開始獨闖天涯,去完成自己的人生之旅。

這個新近誕生的星球實在太渺小了,以至於它的離去並沒有在天空中蕩起絲毫波瀾。對於那些住在遙遠的宇宙豪華小區的資深星星來說,這個小兄弟的離去並未引起它們的重視。

除非豪華小區的居民們能夠擁有一部比我們還要先進的望遠鏡,那樣,情況或許會有所改變。

可是,這樣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我們最好不要在那些不重要的細節上說長道短,因為無論我們喜歡與否,這個小星球都是我們的家,我們都是它的囚徒。

這樣的狀況,將會在今後持續很長很長的時間。

我並沒有暗示我們永遠沒有機會進入太空,嚐試著到別的地方去做客。但那些星球是否適合人類永久居住卻很難說,或許根本無法居住(似乎太陽係的大部分恒星都如此),或許,它們那裏已經出現了自己的生命形式——如果是這樣,那一定比我們這個星球上的生命古老得多。

也許早在我們之前的一兩百萬年,它們的文明萌芽就已經誕生,那樣的地方,我們的進入就會顯得有些突兀。

這不禁引發了我的另一個困惑。

人們為什麼這樣熱衷於偵探小說?

有人會說:“有一個謎團吸引著我。”

也有人說:“是看著一條模糊的線索發展成一連串鐵證,因此而令人著迷。”

確實如此!

那麼,為什麼沒有更多的人來研究地質學呢?

這個星球上發生的故事,不就是一長串最引人入勝的謎嗎?

迄今為止,隻有少數問題有了答案,其餘的一些都還是未解之謎。但我們會說,在各種各樣的謎團中,沒有一個是全無線索的。

這樣說比較公平。

古代人深知這點,所以他們會在自己居住的山崖、平原上留下蹤跡,告訴我們關於人類起源和早期曆史的很多事情,這些都很重要。

但是他們的後人——作戰英勇的中世紀人,卻在理性王國裏思維懦弱,他們不提問題,隻是一味地接受古書裏教給的東西。

他們認為,對所住的星球感到好奇,這無異於褻瀆上帝。

今天,中世紀已經成為曆史。再過一兩萬年,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小小星球,也不會再有什麼秘密可言,就像阿司匹林藥片和南瓜餅沒有秘密一樣。

對於幾萬年、幾十萬年的光陰,我可能說得太輕鬆了一些。但我沒法不如此,因為現在,新的史前發現幾乎使我們所說的曆史時期又向前推進了四倍。

並且,意識到我們熟悉的萬物都已經年代久遠,這會讓我們變得謙卑和更有耐心。

我們想到,祖先們用了50萬年才學會用腿走路。這時,我們不再自命不凡,身邊的人如果沒能按時解決某個問題,我們也會原諒他們。

對其他生命而言,我們不過是暴發戶。

在大多數生物來到地球上之後,我們才在地球上出現。我們自詡主宰了這個世界,其實,我們才剛剛邁進大門兩天。

曾經的主宰

人如何開始直立行走,大自然經過了哪些細節,我們無從知曉,但是大致也猜得八九不離十。

最原始的時候,地球的外殼開始冷卻,生命能夠在上麵得以生存。各種各樣的植物和長著甲殼的生物迅速在地球上安營紮寨。

它們生活在水中,是地球上當然的主人。

其中,有的生物一直生活在大海裏,成為了現代魚的祖先;有的生出了翅膀,飛上了高空,成為了現代鳥類的祖先;有的則與今天的蜥蜴、蛇等同一類,它們擁有大片的地盤,這些爬行動物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一直主宰著地球。

那時的潮濕氣候(我們要以幾百萬年的概念來思考,曆史書中的年代,在永恒的日曆上隻能代表幾秒,我們要忘記它)有利於那些龐然大物的發展,使得它們生活在水中就如同在陸地上一樣自由。

當時,水中、陸地、空中都被那些大家夥占領著。它們身軀龐大,身長50英尺左右,肚子就像快艇船艙一樣大。那個時期以後,地球上再沒有出現過那樣龐大的動物了。

這些地球上的早期統治者又是如何滅亡的呢?

現今留存下來的為什麼隻有它們的袖珍版本呢?

對此,現在的我們終於可以漸漸了解。

原因錯綜複雜,但那條“萬物必然頭重腳輕”的主宰一切生物的定律,與之關係密切。

今天武器界發生的故事就可以解釋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