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傳說軼聞(4)(2 / 3)

趙武靈王說:“對啊!咱們打仗全靠步兵,或者用馬拉車,這樣不如騎馬靈活機動。我們學胡人的穿著,就是要學胡人那樣騎馬射箭。”

這個想法一傳開去,就遭到許多大臣的反對。

但是,趙武靈王的決心很堅定,非實行改革不可。他知道要推行這種改革方案,必須排除內部的阻力。他首先去找他的叔叔公子成,跟公子成反複地講穿胡服、學騎射的好處。公子成最終被說服了,越武靈王立即賞給公子成一套胡服。

大臣們一見最保守的公子成也穿起胡服來了,便都不再提反對意見,都跟著改了。

趙武靈王看到條件已經成熟,就發布了一道改革服裝的命令。不久,趙國人不分貧富貴賤,都穿上了胡服。一開始,人們還覺得有點不習慣,後來覺得穿了胡服實在方便靈活得多。

趙武靈王接著又號令國人學習騎馬射箭。不到一年,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公元前305年,趙武靈王親自率領騎兵打敗了臨近的中山,又收服了東胡和臨近幾個部落。到了實行胡服騎射以後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樓煩都被收服了,趙國的土地擴大了許多。

趙武靈王經常帶兵外出打仗,把國內的事務交給兒子處理。公元前299年,他把國君的位子傳給了他的兒子,就是趙惠文工。武靈王自己改稱叫上父(意思足國君父親)。

七擒孟獲

劉備兵敗後,在永安(今四川奉節)一病不起,病勢越來越重。他把諸葛亮從成都召到永安,托付了後事。過了幾天,劉備就死了。

劉備死後,諸葛亮回到成都,扶助劉禪即了帝位。

後主劉禪繼位之後不久,南蠻王孟獲便帶領10萬蠻兵,不斷侵掠蜀國邊境。公元225年,諸葛亮親自帶領50萬人馬前去征討。以趙雲、魏延為大將,長驅直人攻向南中。

南蠻王孟獲,聽說蜀兵南下就帶兵迎戰,遠遠看見蜀兵隊伍交錯、旗幟雜亂,心裏就想;“人們都說諸葛丞相用兵如神,看來言過其實了。”孟獲衝出陣去,蜀將王平迎戰。沒有幾個回合,王平回頭就跑,孟獲放膽追殺,一口氣就追趕了20多裏。忽然四下裏殺聲震天,蜀軍衝殺了出來,左有張嶷,右有張翼,截斷了退路。南兵大敗,孟獲死命衝出重圍。然而前邊路狹山陡,後邊追兵漸近,孟獲隻得丟下馬匹爬山:緊跟著又是一陣鼓聲,埋伏在這裏的魏延帶領500人衝殺了出來,結果毫不費勁兒就活捉了孟獲。

孟獲被押到大帳裏,諸葛亮問:“現在你被活捉了,有何話說?”孟獲說:“是因為山路狹陡才被捉住的。”諸葛亮道:“你要是不服氣,我放你回去如何?”孟獲答得倒也幹脆:“你要是放了我,我重整兵馬,和你決一雌雄,那時再當了俘虜,我就服了。”諸葛亮立即讓人給孟獲解開綁繩,放他回去。

孟獲回寨以後,派他手下的兩個曾被俘虜後又放回的洞主出戰,但他們又打了敗仗。孟獲說他倆是故意用敗陣來報答諸葛亮,把他們痛打了100軍棍。這兩人一怒之下,帶了100多個放回的南兵,衝進孟獲的營帳,把喝醉了的孟獲綁了起來,獻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笑著對孟獲說:“你曾經說過,再當俘虜就服了,現在還有什麼話說?”孟獲振振有詞地說:“這不是你的能耐,是我手下人自相殘殺,這怎麼能讓我心服呢?”諸葛亮見他不服,就又放了他。就這樣提了放,放了捉,前後捉了孟獲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