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聽了挺高興,便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為了考察舜,又替:舜築了糧倉,分給他很多牛羊。舜的後母和弟弟見了非常妒忌,便和瞽叟一起用計想暗害舜。
有一次,瞽叟叫舜修補糧倉的倉頂。當舜沿梯子爬上倉頂時,瞽叟就在下麵放了一把火,想把舜燒死。舜在倉頂上一見起火,想找梯子下來,卻發現梯子已經被人拿走了。幸好舜隨身帶著兩頂遮太陽用的笠帽。他雙手拿著笠帽,像鳥一樣張開翅膀跳下來。笠帽隨風飄蕩,舜安然無恙地落在地上。
瞽叟和象不甘心失敗,他們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後,瞽叟和象就在上麵向井裏扔石頭,想把舜埋在井裏麵。但是舜下井後,在井邊挖出一個通道,從通道中鑽了出來,又安全地回家了。
從此以後,瞽叟和象不敢再暗害舜了。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
堯聽了大家的介紹後,又對舜進行了一番考察,認為舜確是個眾望所歸的人,就把首領的位子讓給了舜。這種讓位方式,曆史上稱為“禪讓”。
舜擔任首領後,又儉樸,又勤勞,跟老百姓一起參加勞動,大家都信任他。過了幾年,堯死了,舜想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讓給堯的兒子丹朱來擔任,但是遭到眾人的一致反對。舜才正式成為了部落聯盟的首領。
大禹治水
在堯擔任首領期間,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水災,良田沃土,房屋牲畜,都被淹沒。這時居住在崇地的一個名叫鯀的部落首領,奉了堯的命令去治理洪水。鯀用了將近九年的時間治理洪水,不僅沒有製服洪水,反而使洪水鬧得更大、更凶了。鯀隻知道築造堤壩擋住洪水,卻不知道疏通河道,後來,堤壩被洪水衝垮了,災情便越來越嚴重。
舜接替堯擔任部落聯盟首領後,發現鯀的工作失職,便殺了鯀,並讓鯀的兒子大禹去治理洪水。大禹吸取了他父親的經驗教訓,采取了疏導的辦法,帶領百姓開渠排水,疏通江河,興修水利,灌溉農田。
傳說在大禹治水的十三年當中,他曾經有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而不入。他一直想著老百姓仍在遭受洪水的禍害,莊稼被淹,房子被毀,於是,三次經過家門都顧不上進去探望家人。經過多年的努力,大禹終於治理好了水患,把洪水引到大海裏去,為社會的安定、繁榮、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舜年老以後,也像堯一樣,物色部落聯盟首領。大禹因為治水有功,就被舜選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因此,在舜死後,大禹便繼任了部落聯盟的首領。在他的治理下,部落和平,九州安定。後來,大禹命人鑄造了象征九州和平的九鼎。這時,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產品出現了剩餘,那些氏族、部落的首領們利用自己的權力,將剩餘產品據為已有,以公有製形式存在的氏族公社開始瓦解。
大禹死後,被大禹選定的繼承人東夷首領伯益拒不接受。後來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貴族便擁戴禹的兒子啟為部落聯盟首領。啟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製國家--夏朝,從此開創了子繼父位的世襲製度。
後羿射日
夏啟成為國王以後,有一個叫有扈氏的部落不服他的管製,起兵反抗。於是,啟和有扈氏的部落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最後,啟把有扈氏打敗了,把抓來的俘虜罰做奴隸。其他部落看到這種情形,就再也沒有人反抗了。
夏啟死後,他的兒子太康做了君主。太康是個不管政事,昏庸無能的人。他隻有一個愛好,那就是打獵。有一次,太康帶著隨從到洛水南岸去打獵。他越打越起勁,一去竟然一百天沒回家。
這時,在黃河下遊有個夷族,部落首領名叫後羿,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獵,覺得這是個奪取夏王權力的機會,就親自帶兵把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帶著一大批獵得的野獸,興高采烈地歸來時,發現洛水北岸排滿後羿的軍隊,攔住他的歸路。無奈之下,太康隻好流亡在洛水南麵。當時後羿還不敢自立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當夏王,而他自己卻操縱了國家的權力。
後羿的射箭技能非常出眾,他射出的箭百發百中。有一個關於後羿的神話,說古時候天空中原有十個太陽,把地麵烤得像焦炭似的,致使莊稼顆粒無收。大家請後羿想法子,後羿搭弓射箭,“嗖嗖”地幾下,將天空中的九個太陽射了下來,隻留下一個太陽。從此,地麵上氣候適宜,不再鬧幹旱了。
後羿原本是仲康的助手。仲康死後,他趕走了仲康的兒子相,奪了夏朝的王位。他仗著射箭的本領,也作威作福起來。後羿和太康一樣,整天打獵,把國家政事交給他的親信寒浞處理。寒浞瞞著後羿,籠絡人心。有一天,後羿打獵回來,寒浞暗地裏派人把他殺死。
後羿一死,寒浞便奪了王位,他擔心夏族再跟他爭奪王位,便殺死了被後羿趕走的相。
那時候,相的妻子已經懷了孕,為了保住自己和胎兒的命,相的妻子迫不得已,從牆洞裏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後來生下了兒子少康。
少康長大以後,給姥姥家飼養牲口。寒浞又派人抓他,他就逃到舜的後代有虞氏部落裏。
少康從小在艱難的環境中鍛煉成長,學會了許多本領。他從有虞氏部落中招收人馬,逐漸有了自己的隊伍;後來,又依靠一批忠於夏朝的大臣、部落的支持,少康終於打敗了寒浞,把王位奪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