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藥師番外(一)(1 / 3)

贛州郊外的小林子裏,一道劍光隨著一聲輕叱閃著寒芒抖出四個後著,由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施展出來,直指著一個青衫長袍的青年。

那青年約莫二十多歲,麵容青俊,神情冷然,腰間懸一支竹簫,待得那劍來時,便用左手食指輕輕在那劍上一彈,便將這少年劍勢中所蘊的四個後著全部化去。

那少年倒也反應敏捷,順勢身子後仰,便飛足來踢對方的外胯。這青年卻是右手在他腳底一拍一托,將他打飛了出去。

少年口中輕喝一聲,空中一個倒翻身,手中劍脫手飛出,直取對方麵門。此時二人距離不過五尺,劍長三尺,一劍擲來,便是這青年武功高出這少年不知凡幾,也需得略略側身方得避過。

這少年失了兵器,也不來纏鬥,反而笑盈盈地道:“師父,徒兒這招如何,你可終是動了身子。”

原來這二人是師徒,適才正在拆招。而這做師父的青年剛才側身,腳步略移的半分。

這師父冷峻的臉上微露笑容,如同一股春風吹過一片原是靜止的竹林,帶起一片令人心神搖蔟的暖意來:“你這小子,若真是對敵,你長劍出手一擊不中,豈非自尋死路?”

那少年笑道:“師父教訓得是。不過終是逼得師父動了腳步了。”

師父笑嗔道:“你這小猴兒,總磨著要學我的遇仙步,喏,拿去。”

說著右手一振,兩張紙片便如同被人拿在手裏送過去一般,緩緩地從空中飄到這少年麵前。這少年用手接了,一見這紙上果然寫著一套自己夢寐以求的“遇仙步”的步法,臉上登時對師父顯現出感激和崇敬的表情來,立即對師父磕了三個頭。

師父道:“好啦,你這段時間還算用功,我下次再來看你。”

那少年臉上頓顯失望之色:“師父才來了贛州兩天,怎的便去?”

那師父道:“我也有一年多未見我的母親了,為人子者,豈能不盡孝?有道是父母在,不遠遊,我自是要去的。”

那少年道:“師父也帶了我去吧,弟子願長侍在師父身側。”

師父笑了笑:“你不是還有婚約?來年便要迎娶柳家姑娘了?”

那少年紅了臉,囁啜了兩聲,卻沒有說出話來。

師父道:“你是我如今唯一的弟子,也是我的大弟子,不過我現在還沒有正式收你為徒。待得我把家安好了,你也完了婚,有了子嗣,便可隨在我左右,隻是到時你可不能隨時見到你的妻兒母親兄長,你可願意?”

那少年忙點頭道:“弟子願意!弟子願意!”

這少年顯是心情激動,想要說些什麼,但又說不出來,隻能重複著“弟子願意”這四個字。

師父歎了口氣:“如今我也不在衢州啦,我將移居海外,雖然離中土不遠,可也不是想回來便回來的,你可要想好了。”

這少年隻是點頭答應,哪還有別的話說。

這少年忽地像是想直敢什麼,走到一邊,從自己放在一邊的包袱中取出一個長軸來,笑著走到師父麵前,道:“師父,這是徒弟孝敬您老了。”

這青年師父笑著接過這長軸,一邊展開一邊道:“我還不到三十歲,倒要被你叫老了!噫——是顏真卿的《竹山堂連句》……好小子,卻從哪裏弄來的!嗯,確是真跡!真跡!”

原來這幅長軸,乃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真跡《竹山堂連句》。這顏真卿的書法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被稱之為“顏體”,臨摹描仿的極多,但是能得其真髓的卻萬中無一。這師父顯然也是此道高手,故此一看便知真偽。

這少年笑道:“前幾日整理先父的遺物,不意發現了這東西,也不知真偽,便拿來孝敬師父。既然是真的,那便再好也沒有了。”

師父道:“你父親的遺物,我怎好便拿去。”

少年道:“我大哥二哥俱不好此道,就是先父,也不愛書畫,這東西想是他人送的,也不合他的心意,故此丟在一邊,上麵灰塵甚多。俗語寶劍贈英雄,這東西嘛,便是要使得懂它的人得了它才好。這物若有靈,得知自己被師父得了,隻怕心裏也是喜歡的。”

那師父又忍不住笑了一下:“小小年紀,這般油嘴滑舌。好吧,我再傳你一套掌法好了,你仔細了,我隻教一遍,能會多少,且看你自己的造化和悟性了。”

說著身形閃動,在這林間的空地上施展出一套掌法來。這少年睜大眼睛,隻看到青影連閃,心中非但沒有對師父沒有放慢身形傳教的不滿,反而充滿了羨慕和崇敬。

看了許久,一套掌法完畢,師父身形卻不停歇,反而趁勢飄然遠去,隻從遠處傳來他的聲音:“這套掌法叫做落英神劍掌,既可運於掌法,也可用於劍法,現在你功力不夠,傳你還嫌過早,你便憑著你自己的悟性,看會多少便學多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