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前3秒鍾

平日裏,我們吃到最多的海藻類植物非海帶莫屬了。其實,海帶隻是“褐色蔬菜”這座冰山的一角。

褐藻類,藻體呈褐色,多細胞,有的呈絲狀,有的呈片狀或葉狀,還有的呈囊狀、管狀、圓柱狀或樹枝狀。一般都有圓盤狀或分枝狀的固著器或假根,假根上麵有“柄部”及“葉部”,通常稱為假莖和假葉。涼拌海帶絲褐藻大都生在海洋中,尤其在溫度低的海洋裏生長更為繁盛,如巨藻、海帶等。

褐色蔬菜主要有海帶、裙帶菜、鵝腸菜、鹿角菜、羊棲菜等。

海帶是褐藻中我們最熟悉的一種,原產於日本海,現在已自然生長在遼東和膠東兩個半島的肥沃海區,如大連、煙台、青島等地。近年來,中國內地沿海的勞動人民經過多次科學實驗,已在東海、南海移植成功。目前海帶的人工養殖已在全國沿海普遍進行,養殖麵積年年擴大,單位麵積產量日益增長。人工養殖海帶海帶是根據它的形狀像帶子而得名的,它的長度一般為2~4米,寬為20~30厘米,生長茂盛的則長可達5~6米以上。

海帶為褐色,在藻體上明顯地分出“葉片”、“莖”和“固著器”三部分。

固著器是海帶的“根”,但不能起高等植物之根的作用。在固著器上生有分枝,分枝的末端有一個吸盤,將藻體固定在岩石上。

“葉片”像一條帶子,葉子中間有兩條淺溝,叫中帶部,比較厚,邊緣有較薄的褶子。

海帶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除食用外,還可以提取碘、褐藻膠和甘露醇等工業原料。裙帶菜裙帶菜也是一種大的褐藻,它能忍受高水溫,因而在暖流海區生長較好,我國遼寧、山東、浙江等省沿海都能生長。它的幼苗與海帶的幼苗相似,山東沿海群眾通稱它為海帶,也有叫它“海帶菜”的。幹製裙帶菜裙帶菜長大後與海帶有明顯的區別,一般長1~1.5米,寬60~100厘米。它的外形像一把大的扇子,也像裙帶,所以叫它裙帶菜。它的固著器略粗大,用它附著在岩礁或其他物體上;“莖”扁平,當藻體快成熟時,“莖”的兩側就相對生長出形狀像木耳的東西,俗稱“耳朵”,這就是裙帶菜的孢子菜。它是一年生植物,在自然環境中,一般是在11月份開始生長,到第二年的7月放出孢子後,就從“葉片”尖端開始腐爛脫落,結束一生。

裙帶菜有很高的食用價值,日本和朝鮮非常喜歡食用,我國每年都向日本出口裙帶菜。

鵝腸藻是生長在我國東海和南海潮間帶岩礁上的一年生海藻,冬季生長更為繁茂。

鵝腸藻為黃褐色,“葉子”扁平,也有帶子狀的,但是“葉”的中間沒有中肋,一般能生長到25厘米。它是很受群眾歡迎的副食品。

鹿角菜

鹿角菜,藻體新鮮時為黃橄欖色,幹燥時為黑色。它有圓錐形的固著器,“莖”多為扁圓形,莖上有重複的叉狀分枝,分枝上生著具有繁殖能力的小枝。

鹿角菜是我國黃海特有的一種褐藻,是我國北方沿海群眾非常喜歡食用的海藻,做打鹵麵湯時常用它做黏稠劑。此外,它含有大量的褐藻膠,質量很好。羊棲菜羊棲菜是我國沿海各地分布很廣的一種食用海藻。藻葉黃褐色,肥厚多汁,一般能生長到15~40厘米,有的也能生長到2米以上。它的固著器為圓柱狀的假根,假根的長短不一致,主幹為圓柱形,生有小枝。有的小枝頂端膨大,中間是空的,含有氣體,有幫助藻體浮起的作用,這種為“氣囊”;也有的小枝兩端稍細,中間為圓柱體,這是羊棲菜的“葉子”。“葉”和氣囊不一定同時生長在同一藻體上,有些羊棲菜終生隻有“枝”、“葉”。羊棲菜除食用外,還可以做藥用。

“褐色蔬菜”對我們人類來說有什麼價值嗎?

答:既然被人類親切地稱為“蔬菜”,那麼它本身就具有營養價值,比如說海帶,就含有豐富的碘,這是我們身體所需要的。此外,“褐色蔬菜”還具有藥用價值,比如羊棲菜。至於有沒有其他價值,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