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北征子龍戰馬超,東援文聘攻江陵
上文書講到豫王趙雲趙子龍統兵來到長安,與雍州都督薛戟、副都督張繡兵合一處,合共十三萬大軍北出高陵,直奔北地郡而來。
屆時,北部軍閥馬騰占據了北地、河西、上黨三郡,擁兵十餘萬,東據袁紹,西、南與蜀漢相抗,北邊有長城與鮮卑、匈奴相隔。袁紹受禪登基,下詔書使其歸降。馬騰之子馬超不齒其為,欲斬殺來使,被韓遂攔阻。
韓遂進言道:“如今漢鎮國大將軍劉騫乃是皇親貴胄,豈肯容忍曹操斬殺天子,貽禍袁紹?袁紹短謀無知,受曹操蠱惑而受禪登基,殊不知卻幫助了劉騫稱帝!主公隻須靜觀其變,方可在此強者之中得以立足!主公雖不如二者,亦是一直不可小窺的力量!”這便是韓遂的弱小者中庸之道,使得日後馬騰兵敗,得以活命的關鍵。
馬騰從其言,厚賞使者,並未置可否,便是其留上黨聽信。使者連續數日不見馬騰接見,屢次拜訪又不得見,無奈之下,隻得回去複命。
果不其然,不久漢鎮國大將軍劉騫在蜀中成都定都,擁其子為帝,建國號洪武。蜀中眾人尊其為太上皇,封賞群臣,整頓軍事,修養生息。不久江東猛虎孫策亦是自稱吳王,冊封周瑜為水陸軍大都督,以長江為界,擁兵自立。
三國之中,蜀漢政權最為強大,地境跨涼、秦、雍、益四州,又兼豫州大部郡縣和荊州襄陽、樊城二郡;五大分軍區之中益州盧津關居南,秦涼居西,雍、豫、荊三個分軍區互為犄角,東、北二方合共五十萬大軍虎視東吳和北齊。而其京都成都更有大軍五十萬,可謂兵力強盛非常。本該四方臣服,八方來賀。哪知道南方蠻荒之地的蠻王和什邡侯雍齒後人雍闓夥同交州刺史士燮叛變。
北齊集合了袁紹、曹操、呂布三方勢力的軍隊亦是超過了五十萬。隻是連年征戰,搞得他們糧草不支,隻得修養生息。
倒是東吳,這兩年來不斷地趁著西蜀、北齊修養生息,東征西討先伐東南沿海,又攻荊州零陵。一時之間,孫郎伯符和周郎公瑾之名傳揚江東。在周瑜的協助下,孫策在兩年時間內先後拿下吳郡、會稽、溫州、建安、延平、桂陽。兵力隨著地盤的不斷增長,從開始的十萬不到,劇增到了三十萬。荊州地境之內之剩下零陵一郡,便是襄陽和樊城兩郡,其餘全部被其收入囊中。
乍聞,漢朝太上皇派遣其義弟景王張頜統領大軍出襄陽,救援零陵,其目的便是欲得零陵。而救零陵,則必過江陵。一場大戰即將在吳漢之間爆發。
卻沒想到,吳漢之戰未起,馬騰卻接到了探馬來報,漢軍十五萬大軍直逼北地,統軍大將乃是漢太上皇義弟豫王趙雲。
“趙雲?”馬騰手捋著頜下花白的胡須,說道,“早聞漢鎮國大將軍身前結義兄弟六人,個個武藝高強,首推關羽關雲長。倒是這個趙雲不知有多厲害?”
其子馬超上前言道:“父親何必自擾?待孩兒領兵與之一戰!”
“吾兒當小心那張繡!”馬騰見馬超請戰,遂放下心來。然後使馬超為主將,次子馬休、三子馬鐵、侄子馬岱為副將,韓遂為監軍,楊阜為參謀,統領大軍十萬盡往北地迎敵。
話說漢朝征北大軍,北出高陵,連日來行軍,秋毫無犯,所過之城皆張榜安民,納降官員收用舊吏,大城小鎮增設武官都尉以整吏治。
這一日,大軍來到新平縣地境。天色漸晚,統軍大帥豫王趙雲遂使大軍安營紮寨,開鍋造飯;又使探馬鷹揚撒網打探敵軍動向。
探馬連番進出,趙雲得知敵軍在大將馬超統領下已經進入北地郡,遂與徐庶、陳宮、薛戟、張繡、陳槍、木黎、泠苞、紀靈、張俊等人商議對策。
“想必那馬超已經做好準備,靜待我軍抵達,以作據城堅守之勢。”陳宮聽完探馬稟報,言道。
“不知丞相有何見解?”趙雲聽完陳宮所言,遂問右丞相徐庶。
徐庶言道:“馬超此人在北地頗有名望,尤其北麵羌族之中,人稱‘錦馬超’。若是明日我軍抵達北地,其定然領兵出城討戰,以示其威。隻是,我軍中諸將,莫說王爺,單單兩位都督與其武藝皆不相上下。其想立威恐怕難以盡功矣!”
“丞相言下之意,莫非是要本王明日與之一戰?”趙雲遂問道。其實多年來,趙雲一直就想在戰場上像關羽等人那樣揚名天下。
“王爺貴體豈可輕易犯險?明日便由吾二人代勞便是!”薛戟急忙攔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