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前3秒鍾
大雁又稱野鵝,天鵝類,大型候鳥,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雁熱情十足,能給同伴鼓舞,用叫聲鼓勵飛行的同伴。
冬去春來,一群群大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從南方飛往北方的故鄉。
我國共有九種雁,風姿各異。頭頂有兩道黑色帶斑的斑頭雁、頭頂和頭頸正中有一條棕褐色帶的鴻雁、黑嘴端具一黃斑的豆雁、額基具白斑的白額雁等較為常見。它們在不同的地區過冬。我們熟悉的一種大雁——鴻雁,在長江中下遊直到東南沿海的大片區域越冬。
大雁
即便是同一種雁,還會分成各個群體,有的在鄱陽湖越冬,有的則在洞庭湖或太湖越冬。斑頭雁則要飛過珠穆朗瑪峰去印度等地越冬,創造了鳥類越冬的紀錄——9500米。大雁在嬉戲雁常幾百隻彙成一群一起遷飛,蔚為壯觀。但一般不易見到。因為雁是一種夜行鳥,遷飛大多在下半夜到清晨,以每小時70~90千米的速度趕路。另外雁的飛行常在500~1000米的高度,就更不容易看到。
雁是候鳥。候鳥為什麼南來北往,科學家有種種解釋。翱翔中的大雁但生存和繁殖肯定是造成它們遷飛的重要因素。解決了這兩點,候鳥也可以變為留鳥。上海動物園飼養的雁就是一個例外。棲息在園內天鵝湖的雁群,徜徉在碧波中,嬉戲追逐,不時劃開水麵,騰飛藍天,結成雁陣,在天鵝湖上空自由翱翔;但它們並不離開天鵝湖,不去北方,也不去南方,天鵝湖就是它們的家。春天它們結伴在小島的雜草叢、竹葉下繁殖後代,冬天它們結群暢遊在天鵝湖中。
大雁排成“人”字形遷徙
大雁常群居在一起
4000年前人類就馴養了灰雁和鴻雁,成了今天的鵝。上海動物園的這群大雁,就是經過馴養員認真馴養的,現在變成了留鳥。
由此可以證明,許多鳥類都可以成為人類的朋友,而且可以為人類做許多事情。不過我們人類要有起碼的愛心,不要任意捕殺、傷害它們,不要對它們生存棲息的環境構成威脅。人和鳥類的生命是同等重要的,傷害了它們就等於傷害了我們自己。讓我們為鳥類和我們自己創造更好的環境,竭盡所能留住大雁。
大雁飛行時,為什麼喜歡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
答:
因為它們整天的飛,單靠一隻雁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互相幫助,才能飛得快飛得遠。有勁的大雁在撲翅膀飛的時候,翅膀尖扇起一陣風,從下麵往上麵送,就把小雁輕輕地抬起來,長途跋涉的小雁就不會掉隊。一般靠前麵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經驗的,由於頭雁扇動翅膀的作用,帶動氣流,若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飛行,後麵的大雁飛起來會很輕鬆,就不必休息很多次。頭雁飛行的過程中在其身後會形成一個低氣壓區,緊跟其後的大雁飛行時就可以利用這個低氣壓區減少空氣的阻力,有利於整個群體的持續飛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