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班超不辱使命(2 / 2)

漢明帝死後,北匈奴乘機反撲。在匈奴貴族的唆使和支持下,焉耆、龜茲等國攻殺了東漢政府在西域設置的都護。匈奴圍困戊巳校都尉兵,殺了校尉關寵;東師也發兵援助匈奴。此外,反叛的西域各國還聯合進攻疏勒等國。班超孤立無援,處境十分困難。東漢政府看到無力固守東師,就令班超撤退。南道各國怕班超撤退後匈奴卷土重來,進行報複,都苦苦挽留班超,疏勒、於闐兩國國王挽留班超最為懇切。在如此情況下,班超決心留住西域。班超克服了重重困難,壓服了疏勒一部分親匈奴勢力,擊平了姑墨,並團結於闐、疏勒等國,利用東漢前後兩批援兵,迫使匈奴在西域南道的屬國莎車投降,擊敗了龜茲援助莎車的軍隊,和烏孫建立起友好關係,重新穩定了南道的形勢。

永元二年(90),大月氏貴霜王朝發兵七萬,越過蔥嶺進攻疏勒,企圖建立對西域的統治。班超率領西域南道各國軍隊擊退了大月氏的進攻,聲威大震,遂乘勝經營西域北道(今天山以北新疆地區)。第二年,北道的龜茲、姑墨、溫宿等國都歸附了東漢,班超在龜茲它乾城設立西域都護府,親自坐鎮北道;並命西域長史徐幹屯駐疏勒,與北道遙相呼應。公元94年秋,班超發龜茲、鄯善等八國軍隊七萬多人,討伐曾攻殺前西域都護、一直心懷二意的焉耆、危須、尉犁,俘虜了這些國的王侯貴族。自此,西域各國都紛紛向漢王朝交納人質,歸附了漢王朝。西域地區和中原的經濟文化聯係更加密切,通往西亞各國的“絲綢之路”也隨即暢通。

永元九年(97),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伊朗),甘英達到條支國海濱(今波斯灣),臨海東渡,為安息人所阻而還。這是中國使節遠至波斯灣的第一次。

班超在西域奮鬥了30年,他運用各種方法,幫助西域人擺脫匈奴貴族的束縛,使西域重新與內地聯為一體,為增進漢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友誼,加強中原和西域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往,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立下了偉大的曆史功勳,他自幼立下的誌向終於實現了。

班超投筆從戎的愛國精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機智勇敢、堅韌不拔的頑強意誌,一直為後人所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