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土著的問題解決了,村子的安全就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畢竟土著的人數就擺在那裏,就是那麼多,想要有其他的可能性也沒有。
在一個就是每個村子的成年男性都是村護衛隊成員,雖然步槍等武器不可能放給他們,但是大刀長矛等冷兵器還是配有的,這些東西平時由村長保管,一旦遇到了危險的時候可以直接到倉庫進行領取。
當然遇到大規模的土著部落的時候,政府還是不希望他們進行抵抗的,盡量的往其他村莊撤退,畢竟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隻有保住了性命才有可能更好的生活下去,但相對來,建設村莊的周邊五十裏地,基本上都是由6軍進行搜索過的,在最外圍的村莊一般都有駐軍,這些駐軍的目的就是保證這一片區域的百姓安全。
如果按照這個模式展的好話,那麼將會在怎個澳洲的進行推廣實施,現在每個月從大明移民過來的人數大約在一千五到兩千人左右,這個數字相對來還是非常大的,可是按照大移民的計劃,這個還是有點兒少。
這樣算下去,一年最多就是兩萬人,大移民的計劃是一年移民三萬到五萬之間,爭取到1645年達到澳洲的總人口突破二十萬。
隻有突破了這個數字對於幹涉大明的那場戰爭才最終有把我進行下去,否則沒有那麼很難進行下去。
所以荷蘭人也在加快運輸度的同時,增派了五艘商船加入到運輸的隊伍之中,為澳洲的大移民計劃做著貢獻。
這些新移民到來從一定數量上來,決定了村莊的人口分配,目前澳洲的工業展還不算太快,短時間內所需要的工人也不是那麼多,自然的這些人就可以往村莊上安排。
畢竟不少移民都是農民出身,往村莊安排對於他們來最好的,種地這種事情不需要啥,同時最重要的是他們也願意種地,一聽分給他們田地,那高興的模樣就跟得到了大的好處一樣。
當然對於這些淳樸的農民來,免費獲得幾畝地,這樣的好事,自然是和得到了大好處沒有什麼區別。
隻要有地種,他們就能活下去,在一個就是到了澳洲這裏,最大的願望就是吃飽飯,政府給他們放糧食,讓他們吃飽了飯還有地種,這可比什麼都好。
當然他們不知道的是留在都長安其實要比得到那麼幾塊地更好,隻是有這樣的想法人在少數,並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生活在城市的,對於生活慣了在農村的老人老,還是喜歡鄉村的山山水水,沒事的時候去釣釣魚啥的,這樣生活。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