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不同的層次(2 / 2)

但在澳洲不同,都長安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由國家出錢對孩子進行培養,隻要你的確有這個能力,將來也是可以做官。

當然對於年輕一點的移民,政府也是給了他們出人頭地的機會,投身軍隊和工廠都是不錯的選擇,一般來投身軍隊獲得升遷的機會比較大,但他的風險也是存在,這一點不可否認。

相對來工廠要安全的多,但工廠的升遷製度非常完善,要想獲得升遷,先就得有一定的技術能力,沒有技術能力,想要升遷是不可能的,在一個就是你對技術要有一定的積累是肯定。

沒有一定的積累,想要在技術上擁有一定的造詣是不可能的,所以從選擇上來講,加入軍隊才是他們最終的選擇。

軍隊有一套完整的升遷製度,即便是退役也可以優先安排進入政府單位供職,或者進入到國有企業擔任保衛幹事等職務,

對於普通的移民來能有這樣選擇就相當不錯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當官的。

在這些新移民看來,他們也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比路澳洲這些大老爺們是絕對不和自己在一個等級的,別看他們平時對自己和善,但有一條鴻溝是絕對不能越過的,自己和大老爺們的地位不同,注定之間的差距就會不同,所以有些事他們也隻能想想。

正是這樣原因造成了目前澳洲社會的等級劃分,相對來還算是平和,畢竟在澳洲的日子過的比較好,有飯吃,有房子住,這裏的一切都是以前不敢想的。

至於更加奢望的想法恐怕很少有人會有,雖澳洲老爺們的生活要比自己過的更好,但畢竟人家是大人物,沒看以前自己鄉裏的地主過的也是如此嗎。

所以啊,生活就是這樣,能夠有飯吃有房子住,在奢求一點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過的更好,能夠成為人上人畢竟望子成龍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心願,自己可以過的差點,但孩子們一定要過的好。

受到穿越眾孩子的影響,一些有移民父母也會有樣學樣,不過這種的僅限於那些擁有一定技術等級,或者子啊政府部門工作的移民,畢竟他們感覺這樣做也是拉近自己與澳洲大人物們距離的一種方式。

如果能將距離拉近,對自己也是一定好處的,他們在移民當中來,算是比較成功的,已經完成了自己一次身份轉變,從本質上已經和普通的人拉開了距離,隻要他們繼續努力,這種距離必然是會越來越遠的,畢竟所處的環境和身份注定了所接受的事務不同。

對於政府來,自然是希望移民中出現中產階級的,一個國家的中產階級越多,對這個國家的展其實最為有好處的,中產階級從一定意義上來是可以幫助上層社會進行造血功能的階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