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讀書人的理想(1 / 2)

從大明移民到澳洲的移民中,除了大部分的農民之外,還有少部分的落魄文人,這些窮酸文人,要不是屢次不中就是八股文寫的不咋的,當然也有少部分因為厭如今的官場,所以放棄了考試,但是大多數的人其實還是因為八股文製度,被拒絕在官場之外。

有錢的可以捐個科,或者送點禮,沒錢的就隻能幹瞪著眼,對於窮人來想要翻身隻有讀書,但讀書這條路子走不通的時候,他們也就能隻能另外想辦法了。

來到澳洲對於他們來其實還是為了一口飯吃,畢竟在大明受到的災害情況下,他們這些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讀書人,要想活下去難度可想而知了,這個時候有人提供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自然不會放棄。

當你餓著肚子的時候,腦海裏哪還有什麼君子不食嗟來之食這樣的想法,隻想著填飽肚子,在他們不願這麼做,但家裏人總要吃飯吧。

到了澳洲之後,澳洲國朝對於他們這些有文化知識的讀書人相當重視,將他們召集到了一起,問他們都有哪些想法,想要從事什麼工作。

這個問話不過是一個意向調查,政府也不可能直接聽他們的,想要進入哪個單位工作就進入。

大多數人謙虛的表示一切都聽從國朝安排就行,其他的沒有什麼想法。

但其實都知道,他們的想法很簡單,要是能做官自然是好的,不能做官就找個比較輕鬆的活,畢竟讀書人力氣,也做不了什麼這到是真的。

為移民局和民政局經過商量決定,將這些人送入學校進行學習,先把簡化字和普通話學會了,學好了之後等著分配工作吧。

這些讀書人最適合做啥,做這個文字記錄秘書,或者教師什麼的最合適,教教啟蒙文字還是行的,至於他們的那些迂腐思想可是萬萬不能讓其交給孩子們的。

孩子是澳洲的未來,將來的接班人,如果澳洲未來的文化與大明一樣,不是傳承自穿越眾,那隻會是另外一個大明。

書生中也不乏有些開明的,知道自己的能力,有些對技術感興趣的則被邀請到了工廠由專人帶著,對技術進行研究,至於有些對當官有興趣的,這類人要是真的有實力也不是不可以用,對於穿越眾來,有能力的不管是穿越眾還是新移民都可以用。

隨著澳洲開建的鄉鎮越來越多,這些地方所需要的官員也自然需要很多,鎮長級別一類的肯定被穿越眾內部的人員消化掉了,至於村長鄉長一類的還是有很多職位的,畢竟這些地方的條件相對來比較艱苦,基礎設施也不會很好。

如果這些人能在這裏進行鍛煉,那還是相當不錯的,畢竟對於他們來也算是進入到了澳洲官場,隨著時間的推移,城鎮展的變化,他們必然也會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這是必然。

並不會因為他們是新移民就無法擔任更為重要的崗位,這是徐仁國主席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