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是一名醫生,俗話醫者父母心,看到因為戰爭或者災而遭受到病痛的人,心裏難免會有些不好受,他對大明這片土地的記憶很少,甚至還不如澳洲親切,唯一讓他感覺這裏有一些親切感的就是相同的皮膚,或者耳熟的口音。
但和澳洲比起來,大明的確太窮了,即便是富庶的江南在華佗眼裏也不能和澳洲的長安鎮相比,他雖然沒有去過,但新安縣,廣州府這些地方去過的次數還是不少的。
到處都是難民,百姓艱難的活著,官員們醉生夢死,這就是大明給他的印象,他接待過的病人有很多,其中不乏從北方來的難民,會診的時候少不了也會和他們進行交流。
每次聽到他們訴自己的家鄉遭受到怎樣的災,或者是受到起義軍的破壞,他就會非常痛心疾,亂世最難的還是百姓。
這一點華佗非常清楚,他來自三國時期,那個時代的戰亂一點也不比明末的多,所以他非常明白在亂世老百姓的生活不易。可以澳洲對於大明的難民來就是一處世外桃源,這裏沒有戰爭,能吃飽能穿暖。
當他問周揚,既然澳洲與大明同為炎黃子孫,為何不加大移民的數量,難道就眼睜睜的看著同胞餓死不管嗎?
周揚無奈的對他道,澳洲和大明是兩個國家,如果加大了移民數量,並不能保證他們去往澳洲能過上好日此,所以隻能慢慢來,在移民越多引起官員的注意也就越多。
老華聽後隻悲哀道,人都活不成了,難道還不準他們去別的地方謀口吃的嗎?
所以這之後老華每堅持去城外的難民營給人看病,不收診費,同時也教導自己的學生要有一顆仁心,周揚對他得做法並沒有太多的阻撓,畢竟他這麼做可以間接的給澳洲收買了不少人心。
現在難民們都知道,澳洲人的善良,澳洲人有一顆仁心,很多年輕人都希望移民到澳洲去做工,聽那裏就是堂。
堂這話是老華出來的,有吃有喝,每餐都有肉,這就是他當初在澳洲的生活,即便是到了香港,夥食也同樣沒有改變多少。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老華開始了想去內地看一看,實際走上一圈,一直在向周揚請示,不過周揚可沒敢同意,這樣的大事,自己必須請示執委會。
這次吳正道到來,算是給了他一個提醒,其實不用請示完全也可以進行,隻要利用好漏洞,用周比利布控情報網的機會,讓老華跟著,執委會即便知道了也不好什麼。
華佗聽自己能進入內地的消息之後,怎個人立馬高興了起來,他是真的想去看一看,看看內地的百姓到底生活有多艱苦。
“老華,這次你前往內地考察,安全問題由周比利上尉負責,你一定要記住,聽周比利的話,內地不是澳洲,你們經過的地方又太過複雜,所以你最好有個心理準備。”
“我個人給你個建議,帶著一名或者兩名你的學生一起,這是一次非常不錯的機會,路上你們可能會遇到非常多的疑難雜症需要處理,他跟在你身邊正好可以學習。”